第23章 #范仲淹赈灾#(第2页)
一时间洪武朝的许多大臣们都老实了几倍不止,哪怕之前还打算做一些小动作的大臣们都迅派人阻止了手底下人的动作。
一想到未来还有一个大案件的情况下,谁也不想在这个风口上被当成下一个案件的开刀石。
就在明朝大臣们战战兢兢的时候,光幕上的视频滑到了下一个。
……
【#范仲淹赈灾#】
【如果有个官员在地方闹饥荒时,不仅帮着粮商抬价,还跟着当地富豪大肆挥霍。
如果你们是当时的百姓,你会认为他是一个清官,还是一个贪官呢?
三秒时间回答。】
别的不懂,百姓们可听得懂这句话的,纷纷在弹幕上留言。
“贪官,这一定是个贪官。”
“在闹饥荒的时候还高抬粮价,这不是让百姓们去死吗?”
就连读书人,有不少人认为这就是一个贪官,国之蛀虫。
但一些已经步入官场官场的老油子,还有一些敏锐的皇帝却察觉到了这里的不对。
如果只这么说,那肯定光看前面条件,那肯定是个贪官,但这个视频后面加了一句,当时的百姓认为。
那就证明后面有反转。
【贪官是吧?如果我是当时的百姓,我也会这么认为,但他接下来的操作才真的让人感叹,这位的确配得上史书上给他的赞誉。
他在现官府的粮食不够赈灾,但却足够支撑一段时间,这时候他趁这个机会高抬粮价,把原本只需要一百二十文钱就能卖一斗的粮食,以一百五十文一斗的价格在那些粮商手里买下来。
这一举动吸引了不少粮商,让不少打算大赚一笔的粮商纷纷带着粮食赶往当时的灾区——杭州。
但咱们现在都知道一个地方能消耗的粮食是有限的,当一个地方的物品高出当地所需后,价格自然会下调,粮食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古代可不像现在有这么多保鲜技术,这些粮食大部分都是走水路运过来的,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有些损耗,如果再运回去还会再有损耗,说不准还会亏本。
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给了他们两个解决方案,一是你把粮食原路运回去,第二是在当地销售,但价格不能太贵,你不会亏,还能小赚一笔。
能赚钱,谁会想亏钱?所以大多粮商都选择了在当地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粮价瞬间降了下来。】
百姓们没想到还能这么做,瞬间一改之前对范仲淹的评价。
而一些脑子转的快的聪明人,却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但这才是他的第一步。
灾后的百姓们手已经没有多少钱了,没有钱就就算粮价再便宜,百姓们也买不起,所以他开始自己的第二步大兴土木。
他自己下令让百姓们修建寺庙,修缮吏舍。
不仅范仲淹自己这么做,还让当地的富豪大商们一起。
哎,这时候是不是有点明白过来了。
大兴土木,那就需要人,人从哪里来那当然是当地的灾民啊。
请了人就要给钱,有了钱百姓们就能够买来粮食,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济也就动了起来。
但还不够,他打出的第三步,就是举办龙舟赛。
让当地灾民或小贩去龙舟在附近贩卖吃食,能有条件来参加龙舟赛的那大多数都是有钱人,以他们的能力,一个人出行可以养活十几个灾民。
如果只是让捐钱,富商们肯定不愿意,但如果是出去游玩时消费的,那就没问题了,就这样,当地的经济在范仲淹一步一步的带动下,活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