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重振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4章 辛未方案(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毫不客气地画着大饼,朱由检又将作战方案还给袁可立,说道:

“具体如何打仗,朕就不干涉了。”

“甚至你们枢密院也不要过多干涉,只要不是有全军覆没、建虏破关的危险,那就不要多管。”

“朕期待孙督师能立下大功,空缺的左右枢密使一职,朕虚位以待。”

赤裸裸地对袁可立、孙承宗许着承诺,朱由检心里是很希望这一仗能取胜的。

那样他就不用为建虏的事情操心,一直把很多精力放在对付建虏上。

在大明即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天灾、西方各国殖民世界的时代,他更关注的是移民开藩事宜,而非和建虏纠缠。

袁可立听着皇帝的期待,心里也很是高兴。

这不仅是皇帝许诺他和孙承宗左右枢密使职位,还因为皇帝对辽东的战事,态度有所转变。

如果说之前皇帝是毫无期待、只是想用战事消耗辽东兵力的话,如今就可以说是期望辽东军队取胜,立下大的功绩。

这代表着皇帝对辽东的支持会加强,朝廷储备的各种武器,也都可以调过去。

同时对辽东军队也有了新要求,孙承宗等人会承担更多压力。

不过袁可立对此,却并不会同情。

因为这种压力是孙承宗必须承受的,等到大战的时候,他承担的压力会更大。

甚至他如今就要主动施加压力,让孙承宗等人适应。免得明年大战的时候,孙承宗会像杨镐那样崩溃后摆烂。

他向皇帝说道:

“具体如何作战枢密院不能多干涉,但是作战方案,必须尽量完善。”

“臣以为可借此战完成磨合,让枢密院的各个机构得到检验。”

作为新成立的机构,而且不完全仿照前朝,枢密院各部和下属的司厅处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定下来。

袁可立这次就是想把这些机构检验一遍,精简不必要的机构、裁撤庸碌之人。把枢密院打造成完全符合皇帝期待的机构,稳固军事大权。

朱由检对他这个想法颇为赞许,因为他也想知道自己设立的枢密院效果如何。他成立枢密院的目的是指导大明军队打仗的,完成向火器时代、现代军队的转变。

如果枢密院不能达到要求,他会毫不客气地要求整改。

袁可立的提议就非常符合他的要求,让他赞许地道:

“袁卿放手去做就是。”

“只要是枢密院能做的,这次都由你安排。”

“朕下一道旨意,让他们配合于你。”

“无论是谁干扰,都可直接免去。”

当即命人传了口谕,让施凤来拟旨传给枢密院、兵部、五军都督府等军事衙门。

又叮嘱袁可立道:

“现在只是临战,事情还不迫切。”

“但是明年作战前一定要完成调整,组建战时委员会,为前线战时提供支援。”

“辽东等地也要组建前敌委员会,让他们把名单报上来。”

抓住机会推行集议制,避免因为一个人的失误导致大败。

他对辽东军队的期望其实也是如此,只要不是大败崩溃就行了。

平局甚至败局他都能够接受,只要能杀伤建虏的兵力,和建虏完成互换——

这其实才是他最大的目的,用大明庞大的人力,和建虏消耗下去。

辽东军能完成这个使命,在他看来就是不亏。如果五万关宁军能消耗五万建虏,他会把孙承宗等人夸到天上去。

袁可立虽不知皇帝的想法,但他对皇帝授予的权力、还有提出来的要求,感觉颇为振奋。

这才有个大战的样子,而不像之前那样很草率地定下来。

回到枢密院后,他就安排参谋部审议辽东军队呈上来的作战方案,同时根据其它地方的作战方案进行修改。

这种来来回回的改动,一直持续了数月。直到各方的作战方案完成磨合,统一为完整的方略。

枢密院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大的锻炼,这个刚成立的机构,借助明年即将生的大战,再次得到完善。

在最终的作战方案中,不但有选的作战方略是什么,还有备选、次选方略。以及在取胜、打平、落败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收场。

对战场上可能生的各种情况,都做出了预案。

朱由检对此非常满意,认为枢密院已经达到了他的要求,成为了合格的最高军事机构。

尤其是参谋部在杨嗣昌的率领下,更是可以说出预期。

无论明年作战的胜败如何,单是准备战争中的历练,就让他觉得很值。

大明的军事机构和人才,会从这次战事中,获得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本章完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