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重振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2章 朱亨嘉的野望(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郑家船队在苏州的展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此之前,这些江南士绅根本没有想过,被他们视为土包子的郑家,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实力。

尤其是俘获的荷兰战舰、还有被徐霞客宣扬的航海图,无一不代表着:

郑家在南洋取得了与荷兰人同等的地位。

难怪皇帝都要封郑芝龙为伯,还给一众海盗领封爵,不然这些人不会把新江南等地轻易让出来。

“这个郑家,如今可是了不得。”

“他们打败了荷兰人,已经成为东南一霸。”

“幸亏皇上早早招安,让他把新江南让了出来。”

一位参观的苏州士绅感叹道。

另一人经营海贸,更是佩服地道:

“皇上深谋远虑,明见万里。”

“若是郑家还占着东宁,只怕有可能势大难制。”

“但是皇上从陕西移民把东宁岛占下来,郑家就算是海上霸主,也难以掌控整个东南。”

“不然郑家为何放着好好的陆地不去,只能去婆罗洲这个海岛开藩?”

这人说起皇帝,就掩饰不住佩服之意。

只有他们这些熟悉海上事务的人,才更明白皇帝是何等深谋远虑。

别说郑芝龙只是打败了荷兰人,就算他把荷兰人的势力吞并了,也只能成为海上霸主,却难以对大明造成祸患。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东宁岛。朝廷掌握着这个岛,就能控制南洋到东海的航线。

难怪皇帝把东宁岛划为太子领地,实在这个岛对东南海洋太关键。

其他苏州士绅听着他的解说,对皇帝的认识更深起来。

这样一位深谋远虑的皇帝,自己再抵抗下去还有意义吗?

谁知道皇帝还有什么后手?就像苏州现在仍在罢工的工人。

这些人想到苏州现在拥堵恶臭的现状,就是皱眉不已。

谁也不愿意家乡变成这个样子,无奈那些奴婢的要求太过分。

这些贱奴想和主人平起平坐,他们可不愿意。

只是,听着郑家等福建水手谈论南洋的富庶,还有谁谁谁立功获得了爵位,或者走通了新航线了财。

这些人对他们能在南洋自由往来贸易,都是羡慕不已。

有些人甚至琢磨着:去南洋后要不要转而做海贸,而非苦哈哈地开荒种地?

在商业氛围异常浓厚的江南,经商并不怎么受到歧视。很多大户人家,都有商业资产。

尤其是当今皇帝提倡四民皆本,并认为士人来自农工商、要经营农工商业后,商人的地位就更高了,也可以成为士绅。

张溥等士人更是带头办企业,兼具士人和商人两重身份。

如果再算上他家中拥有的土地,更可以说兼有农民身份。

算上如今带领的雇工协会,张溥还有了工人身份,兼具士农工商四民身份——

这样的人在选举时归于哪一类,也是刘理顺如今思考的问题。

他在摸索新的选举方法,争取让议会尽可能地表达民意。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刘理顺,更关心地是自己的新区,有没有都置换为官田:

“皇上已经允许,在吴淞江两岸建立新区。”

“新区一共有三个:苏州府吴淞江所改为的吴淞区,宝山所改隶松江府改为宝山区,以及上海县改为的上海区。”

“吴淞区和宝山区的荒地多,土地都置换成官田。”

“上海区则允许有私田,甚至用上海的官田和吴淞、宝山换。”

“皇上打算用这三个区试验一下,哪种办法最适合工商业展。”

“这三个区的定位,都是工业城市。”

这是朱由检对刘理顺的设想做出的批复,实际则要更复杂些,因为涉及到行政区划调整。

三个新区将以方便交通原则重新划界,大体以吴淞江为界,西面、北面归吴淞区,东面归宝山区,南面归上海区。

还有就是新区的防务,将归横海卫改为的羽林后卫负责。这个卫是亲军卫所之一,属于太子十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