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工场转型新矛盾显现(第2页)
确定了代加工之后,村部的工场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只要几位代加工师傅提供的半成品,与标准间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就不妨碍后续的组装和造型。
而且由于采用了三合板贴面,原先的木板精加工,甚至是一些雕工刻工,全都简化掉了。
全都辅以统一印制的各种标贴画。
最后出炉的组合柜,
省时省力了不少,而且不失高档。
一转眼,时间到了七月底,八月初。
吴远给工场的三位大师傅结算了工资,顺便也给三位徒弟涨了补贴。
“宝俊,你干得不错,补贴涨到1oo块。明军和老六你俩75。都有意见没?”
马明军拍着朱六标道:“师父,其实六标他,也有资格拿1oo的。”
“我能看不出来么?”
吴远反问道:“问题是,我不光要看到能力,还得看到努力。”
“还有你明军,你多想想自己,脑子还能不能拯救一下?”
“当师父的,自然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尽快独当一面,早点出师。”
赵宝俊疑惑道:“师父,都说木匠得三年零一个节才能出师。你是不是高估我们了?”
“万变不离其宗,以后有机会做别的家具,你们仔细体会就明白了。”
徒弟们领了补贴,皆大欢喜。
吴远也趁机合了一下账。
目前采用代加工模式之后,成本反倒比之前有稍许的上涨。
但由于效率的同步提升,工场的总体收入依旧保持上涨。
只是如此以来,订单的交付周期变短,后续订单增长度显然跟不上了。……
只是如此以来,订单的交付周期变短,后续订单增长度显然跟不上了。
看来靠着几本画册的和客户间的口口相传模式,已经跟不上代加工模式的需要了。
城里门面的开张,势在必行了。
为这事,不止老丈人那边一直没头绪,就连三姐夫那边也是毫无回应。
意识到这一点,吴远带了条烟,直奔下圩村三姐家。
傍晚七点刚过,天还没黑,三姐夫熊刚还没回来。
吴秀华甚至连饭都还没做。
看着冷锅冷灶,吴远不由失笑道:“三姐,这小武小文不在家,你俩也不至于将就成这样吧?”
吴秀华不以为意道:“天热本来就不怎么想吃,回头饿了,煎饼卷大葱就行了。”
紧接着又问:“幺弟,你吃了没?没吃我这就做,你跟你三姐夫整两盅?”
吴远并没打算麻烦三姐。
可就在这时,熊刚回来了,一个劲地冲他使眼神道:“整两盅吧,幺弟。”
“行吧,三姐。”
吴秀华闻言出去忙了。
熊刚一屁股坐下来,不无哀怨地道:“这要不是你来,我连顿热饭都吃不上。”
“三姐夫,家里有困难?有困难就说,跟我还有什么好见外的。”
熊刚摆摆手:“困难倒是不困难,比以前好多了。纯属孩子不在家,也不值当像样地做顿饭。做多了又会坏,索性就随便吃点了。”
不多时,花生米,拌黄瓜,洋柿子炒鸡蛋,四季豆烧肉统统上了桌。
吴远和熊刚整了几盅之后,也谈起了正事。
“门面的事,我一直在打问。百货公司最近为了响应上头的政策,拿出一部分柜面来,由个体户承包。听说抢的人不少,没有条子根本拿不下来。批条子的关系我正在找。”
“再一个,营业执照的事倒是好办。但最好也能找找人,免得被投倒办的人盯上。毕竟现在的政策不明朗,有太多种解读方法。”
“行,三姐夫,你帮我理清关系,我来出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