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第6页)
【而明朝最富有盛名的八股文呢?
历史上,对它的评价全是负面。
可以说,它唯一用途就是考科举,此外绝无实用价值。
八股文又称制义或制艺。《明史·选举志》说是朱元璋和刘基订立的八股文。顾炎武则说始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更有人将其源头远溯至北宋经义。八股文形成过程很长,大约定型于明朝中叶成化年间。
不过它起源还是挺久远的。可以追溯到唐宋。唐宋的时候已有其雏形。
唐朝科举考试所采用的“帖经”
、“墨义”
实际上就是明朝八股文的萌芽形态。唐朝先采用口试方式,令应试举子回答经义,后来改用笔述回答经义,这就叫做“墨义”
。
宋初沿用此制,到了南宋,程朱理学兴起,为了减轻应试举子的负担,于是废考经义,考试范围限制在朱熹集注的《四书》(《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的合称之内,试题亦取自《四书》中的文句,也因此,所以,后来的八股文又被称为“四书文”
。
到元朝仁宗延祐年间,明确规定了科举考试法,有个叫王充耘的写了《书义矜式》一书,提出“八比”
(即八股)的写作方法,于是举子考试都以八比体式作文应试。】[2]
……
……
……
“……”
众人不敢喘上一声。
后辈说得详细,他们却每个字都听得如针扎。
坐不住。怎么能坐得住?
好久,观众里才有人惶惶着胆寒出声:“这岂不是都给人限制死了?”
“这朝里,选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想要的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
把所有的,都规定好,那么剩下的还有什么?
不能想。
越想越会害怕。
……
宋朝以后那些,都基本研习宋朝的模板。
在宋朝,想当官,就得考试,就得按照官府说的做。唐朝尚有一些其他可能,但是宋朝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还有那些考试内容,宋朝考的那些……是现在直播间里观众里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东西。
而到明朝八股文的出现,观众们更觉得离谱了。
他们琢磨着:这东西,一不能治国安邦,二不能建功立业。
这八股文学来,似乎只是为了做官。就连让人填饱肚子都做不到,岂不是无用至极。
但是……照后辈所说,这制度存活了那么长时间,那么长的时间里都这样。也就是说,后世的人,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这样的限制里。
那生活在当时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已成了一潭死水的科举……真的还有存在必要吗?它到底还要活多久。
一想到后面还有个清,他们就头大。
原先对科举制赞不绝口的他们,此刻因为这破八股,耐心将尽——
这东西,他们是真的一点都受不了!
……
可受不了的岂止是直播间现在的观众们。
岁寒生也受不了,他叹着气:
【明的科举取士,给知识分子、读书人在思想上套上了一条紧箍。八股取士已经算是一种十分严酷的制度,在加强封建统治阶级是一项好用的道具,也确实得到了加强统治的一定效果,但却给社会带来了满身疮痍,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灾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