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我是贾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4章 帝王心术的需要(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三场九天,前后二十天时间的乡试结束了,这次改卷比以前要轻松多了,主要是算经和实学,都有标准答案。

说到难度呢,在贾琏看来,就是初中物理化学的一部分水平,还不包括电学,架不住这个时代的人,需要从头学起,还没老师教。

这个就很吃天赋了,写文章这个东西,说的难听一点,读多了,写多了,成熟练工了,总能写的有点样子的。数理化呢,不懂就是不懂。

两广好些所谓的颇为声望的秀才们,在数理化上栽跟头了。

说到这个声望,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用的,但这玩意是可以人为打造的。比如你很有钱,请几个所谓大家过来聚会,写一篇文章,让他们吹捧一番,银子给够了,什么恶心的话都能吹出来的。这毕竟是个很小的圈子,花花轿子互相抬嘛。聚会结束,自费出版文集,免费赠送,名声就来了。

但数理化玩这套不行的,不信?来,这道题你来做做看,会就是会,不会就只能写个解,然后坐那呆。

嗯,乡试之前生了一件趣事,就是不少秀才们,跑到技校去听课了。

丢人么?嗯,为了科举顺利,不丢人。

你还别说,不少人拿着题目去技校请教,还真的有用。

乡试顺利结束,还真的出了几个数理化成绩很好的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在前十名的行列中。

如果说河南的事情给这个天下一个震撼,两广的乡试就是一场飓风。

要知道,读书人是最会搞事情的。很多以前当地颇有名望的秀才,落榜之后不甘心,自然是要搞事情的。

广东这边有贾琏坐镇,普通百姓对于给他们带来实际好处的贾巡抚,自然是心悦诚服,想闹事的读书人,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官员盯着,时刻准备刷政绩,顺便讨好巡抚兼代总督大人,不服气的读书人也只能憋着。

广西那边就不一样了,乡试放榜之日,不少读书人在桂林聚集,还真闹了一个不小的动静。好在当地巡抚早有防备,直接派兵驱散了。

广西巡抚担心事情闹大对自己影响不好,立刻上报贾琏,希望他能给个明确的方略。

贾琏这边飞快的回信,再闹抓起来,让提学革除功名,区区几个秀才,还想造反不成?

广西巡抚这边收到回信,顿时有了底气,还别说,真有一些秀才不甘心,又聚在一起搞事情,被查到后全被抓了。提学官出面,威胁要革除功名,这群人才算老实了。没有革除功名,不是广西提学爱惜读书人,而是怕事情闹大,他要背锅。

贾琏则根本不关心这些事情,乡试结束,他又进入了忙碌阶段,要收秋税了,能不忙么?

当然了,贾琏的忙也是相对的,这个年代做官想要清闲,还是很容易的。

这日贾琏给自己放假,闲来无事,观看舞蹈。

两个舞姬的腰真是又白又软,扭动如蛇,薄薄的轻纱欲盖弥彰,若隐若现。叮叮叮,银铃声清脆,敲打在心头上让人心痒难耐。

贾大人没有加入其中,反倒是把身边的鸳鸯搓的面红耳赤,青天白日的便转入屏风之后。

这屏风不是当初的那个,但也足够大,天气凉爽后,摆一张竹床在后面。

出现了双下巴的薛蟠又来到后宅,见到宝钗之后,带着讨好的语气问:“宝琴妹妹怎么样了?上回琏二哥去南洋,怎么没带她?”

宝钗无语的看着他不说话,内心道:“人是住在后宅,却整日不出门,爷都没见过几次。我总不能绑了她,洗干净送过去吧?”

薛蟠也就是随口一问,他更关心的还是宝钗能不能再生一个,医学不达的现在,孩子很容易夭折,一个不保险的。

“哥哥平素无事不登门,今日又是何事?”

宝钗对薛蟠太了解了,他打心里怕贾琏,如非必要,不会来见。

“昨日南洋那边来了十几艘船,多数是运大米的,街上新开的几家南洋米店,把城里的粮食价格都打下去了一成。谷贱伤农,我不知道就算了,知道必须来提醒一句。”

薛蟠这个话留了一半,他其实更在意的是还有几艘船,都是内地海商从南洋带回来的各种特产。这玩意,真赚钱啊。

薛蟠一直想跑南洋的买卖,这不是一直没有得到贾琏的许可么?这次就是来试探一下风口的。

宝钗不信他说的话,但不妨碍让莺儿去看看,贾琏那边啥时候能过来。

莺儿领命前往贾琏的院子,跟在宝钗身边,莺儿其实混的一般,只能捡点汤汤水水,剩下的东西。还不如那几个丫鬟,更别提三姐。

这次回来,又多了个鸳鸯,虽然年龄大点,但架不住是个好生养的身段。琏二爷好大鼎,这又不是啥秘密。

想到那些妖艳贱货为了蛊惑老爷,宁愿做狗爬,莺儿走路都有点不利索了。

其实鸳鸯就挺冤枉,她不想的,太羞人了,但老爷来了兴致,力气又大,她反抗过了,但是没成功。

门口有两个小丫鬟守着,想拦着莺儿,又不敢,只能哀求她,等一会再进去。

莺儿看看日头,这大白天的,哎,当初小姐得宠时,也是一样。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