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037(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朝考的内容,同科举相似,分为“墨义”
,“帖经”
,“策问”
,“经义”
四大类。
前朝还有“诗赋”
,但大燕朝的开国皇帝,极其不擅作诗,也瞧不起那些以诗词来论才学的才子,难道诗词不好就不是才子了吗
再加上,评判“诗赋”
,极容易受主考官的个人喜好影响。
所以,自打大燕朝建国以来,在科举内容上,便取消了“诗赋”
一科。
黎青颜十分感谢那位不知名的开国皇帝,取消了“诗赋”
,要知,她一个现代人,哪会做什么诗啊。
最多给大家背背“唐诗三百”
。
不过,要是借着“李白”
“杜甫”
的名气,引得旁人赞赏,黎青颜自己也不会多高兴,到底是拿了别人的东西作为己用,得来的名气都是虚假的。
怂怂胆的黎青颜,受之有愧。
不过说到这剩下四大类,也不是那么容易能过的。
如果按现代考试来划分
“墨义”
便是围绕儒家经典所出的简答题或者也可以叫做名词名句解释,一般会出三十道至五十道。
“帖经”
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填空和默写,一般考官会则取经书上的一页中的一行,印在卷子上,然后让考生写出它的上下文。
“策问”
,策问算是这四类中比较难的,放在现代,便是议论文作文,主要根据考官提出的关于儒家经典或者时政等等方面的问题,写一篇关于自己理解的小作文。
“经义”
,截取儒家经典中的某一段句子,或者同主题的某几段句子,作为题目,让考生们写小作文,类似于现代的“读后感”
。
若是科举,这四类均是要考的,所以才需费上三日时间。
考题范围涉及之广,不只需要考生们对儒家经典钻研极致,更需要考生们博闻强记,关注时政热点。
不过,朝考却只用随机抽考两类,所以只需一日。
其实,单从科举来看,就已可见古人在考试中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黎青颜,不自觉就开始分析古代考试和现代考试的继承和展。
一边分析,一边猜测,不知他们这一回,会随机到哪两大类考试内容。
其实黎青颜不太想碰上“策问”
,尤其是时政方面,对于朝廷风向,政治格局,黎青颜这初来乍到,可也没摸清多少。
原身也没投身官场,所以所知信息并不多。
就在黎青颜暗自分析考卷时,她心心念念的考卷已然下。
不同于现代,所有考试内容会在一张卷子上。
在大燕朝,是先考完一类,交卷后,再考另外一类。
而黎青颜先拿到的卷子,正好是“帖经”
一类,也就是填空题和默写题,这倒让黎青颜不自觉展颜。
原身本身通读四书五经,再加上近来黎青颜勤奋苦学,对“帖经”
她还是有些自信的。
没过多会,黎青颜的试卷已然一片墨黑之色,引得周遭的巡考官不住地点头。
不愧是“盛京第一才子”
,答题度堪称整个考场第一,就不知是否能全部答对。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