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壮士百年归六(第4页)
好不容易等到吐蕃也自爆,张家倡义举,举义师。
倏忽数载,河西尽复华夏衣冠。奈何朝廷非但不喜,反倒是各种掣肘、挑唆,至归义军独木难支,日渐颓靡。
如今,又落个血洒甘州的下场,曹仁贵如何不悲?
郑守义听说,亦有悲凄之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方才他看了,归义军都是好汉子。
而且是他妈好过了头啊,折损了他郑某人多少好儿郎。
若早个几年十几年,老屠子还管你这些委屈,统统砍头筑了京观祭奠英灵。只因他已暮年,生性渐渐变化,尤其这次丧子使他的心境与从前更不相同。
挥挥手,郑守义对身边的老伙计道:“郭郎,你看着办吧。”
郭靖应了,下马将曹仁贵父子扶起,好言安抚,保证不会秋后算账。但是两边毕竟才做了一场,为免误会,郭靖命曹仁贵将归义军残部分作两部安置。
一部体能好的,听从老马匪调遣,去追击回鹘残兵。
回鹘主力损伤有限且跑得快,亦当剩勇穷追,不可给他喘息之机。
另一部老弱并伤员则要速速进入删丹王城,配合唐军接管城池。
曹仁贵知道人家这是有心防他,但是无所谓了。
此战,沙、瓜子弟折损过半,慕容亦死于乱军,归义军再次元气大伤。
他很清楚,曹家已不可能再为敦煌之主了。
经过生死,曹仁贵也有点彻悟,区区一个敦煌之主仿佛也不大要紧了。
老伙计与曹仁贵去办正事,郑守义信马由缰,在战场上随意转悠起来。
看到几个军士似乎正在救助伤员,郑守义跳下马,走近一看,那领头的一汉身高竟与自己相差仿佛,也有七尺高矮。
那汉感觉有人靠近,抬头来看是郑守义,忙起身行礼。
“大总管。”
这汉几乎是个血人,但是眉目依稀记得,郑守义道:“王可?”
又看看边上一个粗壮的小伙,也是印象深刻,“我记得你,郭雀儿。”
当初在晋阳城郊,这可是敢向郑某人龇牙的小狼崽子。
此刻小伙子傻傻愣愣,全无平日的活泼灵动,两眼通红,想是刚刚哭过。
老屠子郑守义顿时有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感悟。
躺倒的士卒已咽了气,肠子肚子掉下一地。军士们正在努力给他装回去,挂在脖子上的名牌歪在一边,糊着殷红的血,无比刺目。
一股热泪再控制不住,夺眶而出。
郑守义忙将手掩面,道:“好生收敛,一个也不要落下。”
将自己的马枪放在郭雀儿手里,轻拍了小伙子疲惫的肩膀,郑守义转身上马,向那删丹城去了。
……
回鹘人经营这座王城可谓是处心积虑。
经过幽深的门洞进入城中,两边尽是一队队奔走的士卒正在肃清街道。
还有许多人影在城墙上下忙碌,应该是在接管防务吧?
郑守义想起那年的邢州,李存孝投降,他陪李大入城。
尸骸堆了满地,残兵还在吃人。
那目惨景,郑守义此生难忘。
还好,回鹘人败得脆声,城头守军眼见乌母主逃跑,转眼散个干净。
没有经年累月的围城,没有白骨累累。
还好,还好。
河西,以后就是郑某人的天下啦。
郑守义又想起许多年前,李老三曾经无数次与他畅想,如何恢复河西,如何远征安西。彼时,郑某人总是哗笑那小白脸异想天开,彼时,郑守义总觉着那是小白脸胡说八道。
塞内乱成一锅粥,家门口都没整利落,说什么河西,说什么安西?
未曾想,这才几年,郑某人竟真的站在了河西,取凉州,入删丹。
哦,灵武、夏州也是郑某人陪着李承嗣一起打下来的。
呵呵,想不到啊想不到,恢复河西第一功,竟是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