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更深的伪装到底哪个才是李承乾(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立政殿内,李世民指节轻叩着御案,魏征依例入宫奏事。谈完政务,李世民状似随意地问道:“玄成,近来东宫如何?太子功课可有进益?”
魏征躬身应道:“回陛下,太子殿下近来确有不同。”
他并未像孔颖达那般激动,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
“殿下自醒悟之后,痛改前非。先是斩除娈幸称心,肃清宫闱,如今东宫之内,规矩森严,再无往日靡靡之音。”
“哦?”
李世民微微挑眉。这事他知道,也暗中嘉许过承乾的果决,只是没想到魏征会如此直接地肯定。
魏征继续道:“殿下腿伤不便,却并未懈怠。每日除了静养,便是在书房读书。老臣奉陛下之命,时常前往考较。殿下不仅对《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对《贞观政要》手不释卷,时常与老臣探讨其中得失,颇有见地。”
“探讨《贞观政要》?”
李世民有些意外。那可是记录他与群臣论政之语的书,承乾以前对此可没什么兴趣。
“正是。”
魏征颔首,“殿下不仅读,还会问。前日关中微有旱情,殿下便问及当年陛下如何赈济灾民、安抚民心;昨日听闻边境与突厥略有摩擦,殿下又问及太宗朝对边疆的策略与兵力布防。其所问之事,皆关乎国计民生,言语之间,颇有忧民之心。”
魏征顿了顿,又补充道:“太子妃苏氏,如今也颇受殿下敬重。夫妻和睦,亦是东宫气象一新之兆。”
李世民沉默了。魏征所言,与孔颖达描述的那个“狂悖”
太子,简直判若两人。一个是亟待废黜的疯子,一个是幡然悔悟、初显储君气象的儿子。
他抬眼看向魏征:“那……孔卿所言,太子在书房那些‘宏愿’……”
魏征抚须,神色坦然:“殿下年轻,胸有壮志,或言辞激烈,有失稳重。然其志向,并非全然狂悖。‘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此等心胸,若能善加引导,未尝不是社稷之福。至于对陛下和魏王殿下的一些怨言,或许是……积郁已久,一时失言。老臣以为,观其行,而非只究其言。殿下如今之行,确有可取之处。”
魏征的话,像是一股清泉,注入了李世民烦躁的心田。他了解魏征的脾性,从不阿谀奉承,更不会替人粉饰太平。魏征说承乾在进步,那多半是真的。
可孔颖达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那小子顶撞自己时的眼神,那股子狠劲和决绝,李世民记忆犹新。
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承乾?
“玄成之言,朕记下了。”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魏征可以退下了。
魏征行礼告退。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至于陛下如何决断,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空旷的大殿里,只剩下李世民一人。他起身踱步,眉头紧锁。
孔颖达的话,让他愤怒、失望,甚至动了废太子的念头。
魏征的话,却让他犹豫、好奇,甚至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希望。
承乾……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也曾寄予厚望。后来怎么就变成了那副混账模样?如今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到底是真是假?
是真的幡然悔悟,还是……更深的伪装?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