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明察秋毫(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本来还狐疑观望的南梁百姓,看见生活一天一天变好,那警惕劲儿逐渐消退,对新政权也不再抵触了。
差不多一个月后,京师来了使者,把司空玉写的诏书送到南京城。
平南大将军接旨!
宣诏声中洋溢着隆重——
镇南王,加封为总督南诸省,仅次于皇帝本人,希望好好辅佐共创盛世!
群臣齐道贺,有拍马屁凑热闹,也有真心高兴替他叫好的。
欢呼声浪里,只有宁烈自己难以释怀——他之前一直以为统一之后,会被召回京师参与谋划天下大计;
谁料等来的只是加爵留守南方……
这是信赖?还是戒备?荣宠还是冷落?
没人能答,只见他在众目睽睽下恭敬地拜谢:“微臣谨遵圣命!”
待使者离开,老周终究憋不住开腔:“王爷,这陛下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宁烈笑容淡淡:“不用担忧,陛下或许忌惮权柄过重,就想让我远离中枢。但对我来说,这安排正合心意。这片土地有我的根,我甘愿留下治理老家。”
林旭皱眉道,“万一宫廷小人煽风点火,对王爷构成威胁怎么办?”
胸有成竹,一个字都未慌乱。
“彼此了解多年,我跟陛下情谊深厚,更何况,还有‘宁钩’撑腰呢。”
聊起‘宁钩’,使者刚巧带来了刘谨密信。
信上详细描述京城局势:司空玉极力肯定镇南王功劳,可偏偏有人暗里挑拨,说他功高震主、不安分守己……
果然如此!宁烈收信后轻叹:看样子,我必须主动表明态度才行……
没耽搁多久,他亲自挑选厚礼和长信,让最靠谱的一名随从赶赴京都向司空玉解释衷肠、递交忠诚状表决心。
与此同时,治理地方绝不能掉链子。
他频繁出巡,有时甚至混在人群里听老百姓唠嗑,一路抓紧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各省秩序很快井然起来,小市集与田野焕发生机,比过去热闹许多倍。
半年过去,新书信从京都飞至南京。
司空玉不仅表达认可,还表示希望适时请他回朝述职共议天下之策。
陛下改变态度了吗?
念及此处,他把书信念给老周和林旭听:“总算露出转机啊。”
林旭追问:“那咱们什么时候启程?”
思索间,宁烈摇摇头,“再等等–南方基础未稳,需巩固胜局。一切妥帖,再考虑回京。”
三个月弹指而过,此地尘埃落定。他终于拍板启程返京:
“林旭,你把南京稳住;老周跟我一起走。另外让人为昭阳公主她们递个消息,就说我要回去了。”
自打统一之后,他曾邀请贵女们返回故土,但多数选择留在北玄,包括昭阳公主也是如此,仅少数几位随家眷归乡。
为了显示尊重与无私,他特意减少随行人员,以示自身坦荡无二念。
上路当天,每经一路村镇,总有人提前知晓消息,无数男女老幼夹道欢迎,为他的归途染上一抹亮丽底色——沸腾的人海如涌动江河,将一路寒风都烤化成温暖春流。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