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熊猫繁衍(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待宋建国和王静雅回到家,一家人吃完早饭,宋阳便喊上父母来帮忙。
他们先挤了羊奶,装进奶瓶,然后把两只熊猫放了出来,让它们在屋前的山石旁趴着喝奶。
宋建国点上旱烟,坐在一旁的山石上,缓缓说道:“明天得组织大伙往地里运土肥了,接下来可有得忙咯。家里的事儿,你和晓萱得多照应着点。”
宋阳抬头看了父亲一眼,说道:“其实爸,今年这工分,我觉得要不要都没关系。”
宋建国一听,抬手就轻轻拍了他一下,说道:“你小子可别觉得手头有点钱,就不把种地当回事儿。
我承认,咱种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工分,也赚不了几个钱,确实比不上你撵山、采药来钱快。
但你得清楚,田地才是咱们农民真正的根本。”
古人说得好:“富者有银犹可苏,贫者无银卖田地,面前自有好田地,天下岂无平路坡。”
从古至今,田地对于农民而言,那就是养家糊口的根基,拥有大片肥沃的农田,更是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习惯,已经延续了好几千年,“有地则安”
的观念,早已深深铭刻在他们骨子里,可不是能轻易舍弃的。
大伙就盼着能守着自家那点田地,过上“农夫、山泉、有点甜”
的安稳日子。
不过,时代总是在变化。过不了几年,随着社会不断展,大多数农民的生活,可就不只是满足于温饱了。
在吃饱穿暖之后,大家还期望生活能更有品质。
随着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民日常所需的物品,也从以前的单一变得丰富多样,自然而然,生活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以往靠种田卖粮获得的那点收入,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下的需求。
辛辛苦苦劳作一整年,挣的钱说不定还比不上外出打工收入的十分之一。
往后的日子里,旧的东西如同泼出去的水,稀里哗啦地没了踪影,新的东西却迟迟不来,即便来了,也让人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风毫无规律地乱吹,这就是现实。
宋阳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这片大山,他亲眼见过山地荒芜,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乡村逐渐走向凋零的景象。
他知道,这绝非好事,可他也明白,这不是他一己之力能改变的。
当然,他说这话,可不是不想种地。
至少在现在这个年头,种地还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只是觉得,今年有洪涝灾害,忙活再多,连续三个多月的雨水和洪涝,到了秋天,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收成。
在他看来,今年前期做的很多农事,可能都是白费力气。
“爸,我知道田地是根本,我不是说不种地。我的意思是,您是队长,队里种地的事儿,肯定离不开您操心。”
“但妈就没必要跟着去了,让她留在家里帮衬帮衬。别的不说,女人家的事儿我也不懂,妈留在家里照顾晓萱,那是最合适不过的。”
“再说了,您也清楚,我撵山、采药赚的钱比种地多多了,可不能因为家里的琐事,把我一直拴在家里,对吧?”
宋阳的想法很明确,宋建国作为队长,带领大伙去种地就好,王静雅得留在家里。
毕竟,四头猪的猪草、一只母羊、两只熊猫,还有山洞里的寒号鸟,光是给它们准备吃食,就够一个人忙活的了。
要是老两口都去上工,那就只能宋阳留在家里,这实在有些不划算。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