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叫顾远(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他摊开手掌,看着掌心——那属于二十一世纪导演顾远、因长期握笔和调设备留下的薄茧已消失。如今这双手干净修长,指节匀称,无常年劳作痕迹,只有些微小新擦伤,大概是被赶出来时留下的。
这双手,能做什么?
继续当演员?凭这张脸和脑中无数经典表演范本,或许能出头。但顾远几乎立刻否决。表演是被动艺术,他习惯掌控全局,从无到有地创造。按别人剧本指令演绎,比杀了他还难受。
他要做回导演。
在这个尚未被后世资本与流量逻辑完全侵蚀、创造力野蛮生长的年代,用脑中的“未来”
,掀起一场自己的风暴。
但这需启动资金、人脉、契机。而他现在,连下顿饭都成问题。
顾远再闭眼,意识沉入庞大记忆空间。信息如潮涌来,无数影像、旋律、文字闪烁。他强迫自己冷静,开始有意识筛选。
他需要一个成本最低、见效最快、最易切入的起点。
电影投资大,周期长,现阶段绝无可能。电视剧亦然。
那么……音乐?
八十年代香江,粤语流行歌的黄金时代。新天王天后正崛起,无数经典旋律将诞生。他脑中,存着未来几十年所有金曲,随便拿出几首,都足以在此刻引起轰动。
写歌,卖歌。这似乎是目前最可行的路。成本最低,只需纸笔,或许再加把破吉他。
他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轻敲,仿佛打着某个节拍。目光再次扫过茶餐厅。
昏暗灯光恰好勾勒出角落啤酒箱轮廓;墙壁脱落的瓷砖露出水泥灰色,形成残缺肌理;阿强擦桌动作重复麻木,却透着生活韧性;远处灶台升腾热气,在灯下氤氲出朦胧光晕……
一切,都像未经雕琢的画面。廉价,粗糙,却充满真实生活质感。
顾远嘴角微牵,并非笑容,更像职业习惯的反应。若有摄影机,他能立刻在此拍出一段故事感短片。
“先生,你的餐蛋面。”
阿强端着印有红双喜图案的搪瓷大碗走来,热气腾腾。金黄煎蛋卧面,几片午餐肉边缘焦脆,碧绿葱花撒在浓汤上,散发香气。
“谢谢。”
顾远道谢,拿起筷子。
他确实饿了。穿越至今,几乎滴水未进,全凭精神硬撑。
挑起一筷面,吸溜入口。廉价碱水面带着特有口感,汤头大约味精和猪油调出,谈不上美味,但足够热乎,足够果腹。
顾远吃得慢,仔细,像品尝山珍海味。每一口,都在确认自己真的活在这个时代,这个身体里。
得先活下去。
然后,找到纸笔。
他脑中,已有首歌的旋律歌词,清晰如打印稿。那是未来几十年后仍被传唱的经典,旋律简单动人,歌词朴实有力。最重要是,它很适合这个刚经历经济腾飞、社会心态开始微妙变化的八十年代香江。
就从这首歌开始。
用无人知晓的身份,投石问路。
他不再是那个声名赫赫的大导演顾远,至少现在不是。从此刻起,他只是个身无分文、需在陌生城市挣扎求生的年轻人。
一碗面很快见底,汤也喝尽。胃里暖和,驱散部分寒意与疲惫。
顾远放下筷子,目光再望向窗外。天色似亮了些,透出深邃近乎墨蓝的颜色。黎明将至。
他的眼神随之坚定。
落幕,为的是新开场。
他从口袋摸出几枚硬币,原主仅剩的家当,数了数,刚好够付面钱。他将钱轻放桌上,起身。
“老板,埋单。”
阿强走来,看到硬币,又看看顾远,欲言又止,最终只点头:“慢走。”
顾远没再多言,推开吱呀作响的玻璃门,走进凌晨微凉空气里。身影很快消失在巷口拐角,仿佛从未出现。
茶餐厅里,只余那只空碗,和空气中未散尽的、餐蛋面的廉价而温暖的气息。阿强收拾碗筷,望着顾远消失的方向,摇摇头,继续擦下一张油腻桌子。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