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混小子升仙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初赴沙场(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一场夜袭遭遇战,打乱了原先的作战计划,曹葵虽然只受了轻伤,但他的五千人马却只剩下十之二三。而敌方因为损失了部分人马,也加强了戒备,此后双方谁也没有率先进攻,进入了对峙。

数日后,赶造的小船和木筏已经备齐,加起来大约有一百多艘。两军对峙,萁城守军的物资还是要送进去的,于是在一日晚上趁东风送进了萁城,一时让守城士军士气大振。这种情况下,大夏国不断派出了小队人马前去阵前挑战,但是大西国士卒威严,军容整洁,连番的小股试探都被击退,一时不敢靠近。再之后,大西国加强了水上的防卫,水路一时进不去城了。

又过了十余日,大西国主将鲜于荣抵达战场,不过他并没有急攻萁城,而是留下两万人支援索图,自己亲率大军绕过了前线开始围攻偃城,于是偃城开始告急,求援的书信如雪花飞来。

沐子阳再次召开军事会议,他也没什么退敌的好办法,不得已做出分兵的决定,准备抽调三万人去解救偃城。不过只有陆川不同意这个决定,他分析道,「大西国以骑兵为主,并不善于攻城,鲜于荣的计谋,只是想以逸待劳,如果我方贸然出兵,不仅会失去主动性,还容易遭到半路截击,得不偿失。」

陆川这几日都没有闲着,他不断的与下面的士卒打成一片,比之前又了解了更多的情况。而他之所以能参会,是由于在提前得知夜袭以及水路输送物资这两件事上,让沐子阳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提拔陆川由侍随改为典官,每每重要的会议都让其参加,不过这也引来了其他将领们的嫉妒。第一个跳出来驳斥的是偏将曹葵,「贼虏善于野战,何谓我方不善于野战,陆兄弟可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再者说,如我方此次不敢应战,一旦敌人攻占偃城,那他们必会更加有轻我之心,此类犯边略境将会更加肆无忌惮。」

其他人也都觉得,如果作势偃城不救,一旦敌方攻克城池,就可以深入大夏国腹地,那样朝廷必将怪罪下来。综合得失,陆川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沐子阳只好同意分兵,决定还是让曹葵挂帅。

曹葵力可扛鼎,却有勇无谋,且性格急躁。所以为小将足以显示其才,但为大将则能力不足。援军一路直入,途中占了个小胜便开始轻敌冒进,却不知是上了诱敌的当,不想半路遭到伏击,虽然将士力战,但还是损失惨重,最后收拢下来的残兵败将只有不到一万人,此后曹葵再不敢冒进,只能依托地形驻扎在偃城外围,坚守不出拖住敌人的攻势。

连同偃城、萁城都在敌人的虎口之中,对方占据着主动权,进可攻城,退可围城打援。众人素手无策,畏敌的情绪开始蔓延,沐子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试着进攻正面之敌,数次都被顶了回来。

危急时刻,陆川主动请缨,进言道,「吾闻大西国后方白城,是他们前进的中转站,如此战略要地,把守士兵不过一万之众,可趁其空虚取之,如此便可切断粮草补给,令敌不战自退。」

这条计策是陆川深思熟虑后想出来的,他以为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不过众将皆陌然。因为这条计策很冒险,不仅要深入敌后数百里,还要穿越难行的山地,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无人应和。这种情况下,陆川自告奋勇,愿领一万人马取白城。

众人不以为然,觉得陆川太年轻,又没有带兵的经验,所以都很轻视他。尤其是长史司马秀子,他早就看陆川不爽了,「年轻人气盛是好事,但军中之事不可戏言啊。」

「在下所言绝非戏言,如不成,吾愿军法从事。」

在长史的挑拨之下,陆川立了军令状,限期一个月拿下白城,这才不再有人质疑。待部下散去,沐子阳留陆川单独问话,「你为何要如此冒险,还答应他立军令状,如若不能成功,你要怎么办?」

「将军宽心,我自有良策。」陆川的良策也只是脑海里的大致情形,其实他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大军耗在这里,如果什么都不做,徒增消耗不说,最终吃苦的还是老百姓,现在只有主动作为,才能破局。其实这也是他最近想明白的一件事情,既然穿越不回去了,大丈夫何不有一番作为,那也不枉白来当世一趟。

陆川显得镇定,但萧业还是担心道,「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这么多将军都不行,就你行了?我看你现在不如就去给长史低个头认错,小王爷还来得及美言几句,一旦你领军出,可没人救得了你。」萧业虽然说的有气话在里头,但关心之意溢于言表。

「萧兄的好意,陆川心领了。」说完陆川话风一转,「素闻鲜于荣谨慎,但他百密一疏,任用赫连海守白城,这二人早就不和,我看他们未必能铁板一块,所以才有信心取城。」陆川可不是吃干饭的,他在军营中呆的这段时间,可没少打听大西国各个将领的信息。陆川想了想,补充说,「今得一万人马,势必破之。吾愿三日后出,不过临走前,我还想有个请求。」

沐子阳闻言稍稍安心,只要能取胜,一百个请求对他来说都不算事,「你说吧,只要能做到的,我都支持你。」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