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鱼龙舞(妖刀记前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八折须弥芥子识海缘生(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此际听女郎一说,不免复生疑窦,蓦地灵光一闪,击掌道:”

是了,那位大儒前辈书中所藏,该不是域外的武学罢?“

莫婷柳眉微挑,微笑点头。

听过‘三摩地之术’么?“

传说海外有个名唤”

伊沙陀罗“的国度,风土人情大异东洲,虽信奉佛法,来源却与东洲所传大相径庭,并非是天佛一脉,其寺院亦流传武术,即为”

三摩地之术“。

因恶海大洋所阻,东洲与伊沙陀罗国交流不多,多于南陵沿海诸封国,然而毕竟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两边的武者也留下些许交手记录,对伊沙陀罗院殿所传三摩地之术并非一无所知。

与东洲的丹田内息系统不同,三摩地之术以为人体的力量,来自头顶到脊末的这条中枢线,其上计有七枚脉轮,是为力量之源,又称”

气卦“,或以土语音作”

伽喀罗“者。

三摩地之术打熬筋骨至苛,已到非人苦刑的境地,佐以冥想枵腹等手段,形成了打击面宽广、攻守端经常越肉体常规的外门路数,拳脚强横如软硬兵器,一般的锐不可当;在力量方面与东洲武者的内家真气相抗,亦未稍逊,号称有三千年历史,不容小觑。

南陵诸封国信仰的小乘佛教,颇受伊沙陀罗等海外佛国影响,连武功也融入三摩地之术,显现强烈的异域风格。最常见的是将七枚脉轮中位于脊骨末端的”

海底轮“、位于小腹的”

脐轮“二处,与东洲武学的丹田相互援引,使两边的理论以此为基,进一步产生关联。

有趣的是:渡海而来的伊沙陀罗武者,多半以肉体为武器,罕用器械,但他们怪异的筋骨运用之法,却大大影响南陵的兵器流派,如擅使弯刀的乌犍山、以羚角刺盾闻名的猿愁峒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伊沙陀罗除了武术,医术也十分达,这方面便与东洲流通的经脉之理全然不同,它们很早就使用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特重血行而不言”

气“,认为人的健康取决于血液污洁,展出独特的输血技术。

……看来你家那位天才横溢的祖先,或也通晓伊沙陀罗的医术乃至武术。“

应风色抱臂沉吟。

二者的关连其实不难想像。输血在东洲岐黄术里一贯被视为邪魔外道;外科因有断鹤续凫之嫌,地位也不高,医武皆以”

法天顺自然“为宗。圻州莫氏有灵验的”

冥迢续断膏“,才能成为异数。

但伤药不能解释它们高明的外科手法何来,从别处——如伊沙陀罗国——获得启、乃至真传,实属合理推断。

莫婷提过她有套精巧的输血工具,可惜毁于老樗林大火,也是有力的旁证。

莫家先祖有这层因缘,才能破译《驳十王经谬》的秘密。令应风色咋舌的是:创制《冥狱十王变》的儒门大贤前辈,显然也通三摩地之术、七脉轮等异域内外武学,对小乘佛学自不能一无所知。他刻意挑选十王经来指桑骂槐,益显出机锋犀利,应风色对此心折不已。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