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和宰相刘罗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细查严办(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

“去看看怎么回事。”

刘墉说道。

两人带着随从来到一处集市,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刘李二人挤入人群,只见一秀才模样的年轻人看到刘墉和李贤,满脸悲愤地诉说道:“二位大人,我寒窗苦读多年,本想此次科举能一展抱负,可那学政衙门的官员却百般刁难,说我文章不合规矩。”

秀才说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刘墉眉头紧皱,问道:“可有证据?”

秀才从怀中掏出一篇文章,递给刘墉:“大人,这是我的文章,还请大人明察。”

刘墉仔细阅读后,脸色愈发阴沉:“这文章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怎会不合规矩?定是那官员故意刁难。”

李贤在一旁说道:“看来,虽经整顿,仍有漏网之鱼。”

刘墉当即下令:“彻查此事,定要还这秀才一个公道。”

回到学政衙门,刘墉立刻召集手下,展开调查。

经过几日的明察暗访,终于揪出了那故意刁难秀才的官员。

刘墉怒视着那官员,斥责道:“身为学政官员,不思为学子谋福祉,却行此龌龊之事,该当何罪!”

刘墉毫不留情,将其革职查办。

此事一经传出,百姓们对刘墉和李贤更是赞不绝口。

最终,钦差李贤到了回京的日子。

这天,刘墉和李贤在书房商议后续的学政如何改革事宜。

“李大人,我觉得应当加强对学政官员的考核,定期审查他们的政绩。”

刘墉说道。

李贤点头道:“不错,还要加强学子遵从孔孟之道,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数日后,钦差李贤带着在整顿江苏学政取得的所有证据资料,在钦差仪仗的拥簇下返回了京城,不表。

又是一年春来到,江苏学政在刘墉的努力下,愈发清明,为大清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刘墉站在学政衙门的庭院中,望着满园春色,心中充满了希望:“但愿这学政之风,能如春风般,吹遍大清的每一寸土地。”

付钰走过来,微笑着说道:“大人,大清朝有您这样官员,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但愿吧……”

刘墉长叹一声说道。

乾隆二十五年春的一天,阳光明媚,江阴县的江苏学政衙门里,刘墉正与我和付钰在书房商议事务。

突然,府衙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老爷,老爷!

夫人她们来了!”

门丁急匆匆地跑来禀报。

刘墉一听,脸上露出惊喜之色,连忙起身:“快,快随我去迎接。”

我和付钰也赶紧跟了上去。

来到衙门门口,只见单莹嫂子、勤格格和谢玲儿在张成的保护下,正站在那里。

单莹嫂子身着一件淡蓝色的锦缎长袍,上面绣着精美的花朵图案,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插着一支碧玉簪,端庄秀丽,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勤格格则穿着一身粉色的旗装,裙摆上绣着蝴蝶,显得活泼俏皮。

头上戴着华丽的旗头,珠翠环绕,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

谢玲儿身着浅绿色的衣裙,腰间系着一条白色的丝带,简约而不失优雅。

头发挽成一个发髻,插着一朵小花,温婉可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墉快步走上前,拉住单莹嫂子的手,关切地问道:“夫人,你们怎么来了?也不让人捎个信来,一路上可还顺利?”

单莹嫂子微笑着说:“不是为了让你们有个惊喜嘛!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