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和宰相刘罗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章 祸乱安徽(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大家带的干粮也快吃完了,干脆让护卫到水里捉鱼,上山打猎或者找野果子吃。

这个时候果子还不成熟,酸涩难咽,为了补充能量,大伙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体力。

有好吃点的还得照顾四个小家伙,处境十分艰难。

经过数日的煎熬,雨终于停了,洪水也慢慢退去。

“谢天谢地,终于可以走了。”

大家赶紧整理行装,驱车上路。

又经过几天的奔波,终于快要到达安徽。

进入安徽境内,众人发现这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旱灾使得田地荒芜,土地干裂得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颗粒无收。

百姓生活困苦,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到处十室九空,一片死寂。

尤其是进了大别山东麓,无数的小村庄杳无人烟。

断壁残垣在烈日下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苦难。

我们这些人连个打尖的地方都没有。

“这安徽的百姓也是多灾多难啊。”

付钰感叹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正当付钰话音还没落,一阵锣响,官道上出来了几十人土匪。

你看这些土匪,个个破衣烂衫,补丁叠着补丁,仿佛穿了一层又一层的苦难。

手中武器各种各样,有锄头、木棍,还有生锈的刀剑,一个个面黄肌瘦,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根本不用打斗,只要用力一把拉,都会躺下起不来。

其中有个人有气无力地说道:“呔!

呔——”

一个“呔”

字还没说完,一屁股坐地下不起来了,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我们看着这些人,年龄都在五六十岁,没有一个壮年或者青年。

甚至有的可能都七十多岁了,满脸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这些根本就不是土匪,而是这山里的百姓。

有点力气的都出去讨活路去了,只留下了这些老弱病残。

为了能活下去,他们就当了土匪。

经过询问后得知,安徽一些地方已经连续三年旱灾,几乎颗粒无收。

那干裂的土地仿佛在无声地哭泣,诉说着天灾的无情。

我们看着眼前的景象,默默流下了眼泪,赶紧拿出我们所剩无几的干粮和水,让他们先满足肚子需要。

当他们知道我们是谁后,个个都长跪不起,感谢我们的救命之恩。

我们这伙人不能把他们留在这里等死,经商量后决定,一定要省吃俭用把他们带出这毫无人烟的大别山。

就这样,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以打猎、摘野果子、捡能吃的野菜、下水抓鱼的形式,用了多日才把他们带出了大别山。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死在半道上。

他们的身体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渐渐冷却,成为了这片苦难大地的一部分。

出了山到了人多的地方,给了他们每个人一些钱,让他们尽量找地方生活下去。

这些人千恩万谢后离开了。

他们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渐行渐远,带着对未来生活的一丝希望。

有人可能会问,你们干嘛不带他们一起走。

第一,这大别山处在湖北、河南、安徽交界之处,距离我们要去的江宁府还老远呢。

我们绝不能带着这么多讨饭的人前行。

我们这是上任,不是做生意,一直带着他们会坐吃山空。

第二,我们不是刘备刘皇叔,有强大的后盾做支撑,我们的头只是刘墉。

每人给他们十两八两银子,都赶上我们身边这二十位护卫每人的年俸了。

就这样,已经放出了几百两银子,还能要求我们怎样!

到达安徽江宁府馆驿,刘墉顾不上休息,立刻和我们前往巡抚衙门报到,并且将安徽地区一些现状通报给了安徽巡抚图尔炳阿。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