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金榜高中(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然策问之遗风,犹有可采者。
当借鉴古制,推陈出新,以策问之形式,考校学子之学识,探究社会之问题,启迪创新之思维。
则策问之制,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盛世之文化,增光添彩。
嗟乎!
策问之兴,关乎贤才之选,系于学术之兴,通于文化之脉。
愿吾辈之人,珍视此制,传承其神,使策问之花,长盛不衰,香飘千古。”
执事官读罢,乾隆又让拿出刘墉在贡院所答《策论》试卷,让在场的各位官员传阅了一番。
众官员传阅后,各个竖起了大拇指称赞。
只见卷中写到:“策论赋
策者,谋猷之具,治世之资。
探幽赜于渊薮,发奥理于宏微。
稽古察今,穷变通久之道;审时度势,决疑难困厄之机。
其源也远,滥觞于三代之盛;其流也长,浩衍于千秋之期。
论则述议以明志,辩析以昭理。
敷陈利害,使闻者悟于心;剖析是非,令观者晓于意。
或洋洋洒洒,畅抒胸臆;或切切兢兢,谨守绳墨。
辞采焕然,若星汉之耀空;逻辑缜密,如机枢之运合。
观夫策论之用,在乎佐君弼政,经邦济世。
当风云变幻之秋,陈得失于庙堂;处鼎革兴衰之际,献方略于廊闱。
若贾谊之论治安,痛陈时弊,切切焉欲挽狂澜于既倒;如诸葛之呈隆对,剖析大势,恢恢乎定雄图于初基。
其言也,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其策也,若利箭劲弩,破的中的。
然策论之成,非朝夕之功,亦非浅薄之思。
需具渊博之学识,洞悉古今之变;备敏锐之洞察,烛照幽隐之微。
沉思翰藻,雕琢文字于笔端;殚精竭虑,斟酌理义于胸臆。
且夫立心宜正,不为阿谀之辞;立意当高,常存匡济之念。
今之世,虽时移俗易,然策论之价值未泯。
于朝堂之上,关乎政令之得失;于庠序之间,系于学术之臧否。
是以勉旃诸君,当重策论之学,研精覃思,以待时而用,为家国之兴,献己身之力,使策论之光辉,复耀于当世,而垂范于后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传阅完毕乾隆说道:“刘墉啊!
殿试之后,所有阅卷官一致通过,你的答卷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作之答!
就连朕的文笔也难胜一二,而其他考生之卷与你相比,则如废纸一样!
除你之外,其他考生皆不能上榜。
如此众多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就如此消磨了,朕于心不忍!
于心不忍啊——!”
刘墉赶紧回复道:“那陛下就效仿当年,将草民之卷焚之、匿之,只当草民未曾前来大考。
不就行了!”
乾隆一听此言,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刘墉,气得也不咬文嚼字了,直接说出了白话:“刘墉你混蛋!
我让你来是想办法的!
谁让你来说这些!”
乾隆在龙台上走来走去,刘墉赶紧跪下请罪。
并说道:“陛下,再挑一位答题较好的举子定为第一名,将草民往后放放就是了。
也不枉陛下的惜才之心!”
“嗯……这才是句人话!
平身吧!”
乾隆这才稍微缓和了一下口吻说道。
刘墉起身猫着腰后退了几步站在了众官员的身后。
因为刚才的对话,刘墉实不敢再让乾隆看到自己,就缩着头、探着肩、猫着腰站在最后。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