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和宰相刘罗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章 大比会考(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那高大巍峨的宫殿建筑群在晨曦中若隐若现,琉璃瓦金光闪烁,朱墙红柱庄重威严,脚下的石板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厚重的皇权气息。

刘墉心怀敬畏,脚步沉稳,不敢有丝毫懈怠。

来到保和殿前,只见殿前广场上早已站满了各地赶来参加殿试的举子。

众人皆身着华服,或交头接耳,神色紧张;或昂首挺胸,故作镇定。

刘墉目光扫视一圈,暗自深吸一口气,默默告诫自己要镇定自若。

辰时正,钟鼓齐鸣,殿试正式开始。

礼部官员高声宣召举子们入殿。

刘墉随着众人鱼贯而入,进入保和殿内。

大殿内庄严肃穆,正前方龙椅上端坐着乾隆皇帝,其面容威严而慈祥,目光炯炯有神。

两侧站着数位内阁大学士与阅卷大臣,皆为朝廷重臣,德高望重。

举子们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必,执事官将殿试策问试卷一一分发到举子们手中。

刘墉恭敬地接过试卷,只见试卷上的策问涵盖经史子集、治国理政、民生疾苦等诸多方面,题目之深、范围之广,令不少举子面露难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墉却镇定自若,他先是闭目沉思片刻,脑海中迅速梳理出答题的思路与框架。

而后,他提起毛笔,饱蘸浓墨,开始挥毫作答。

答题中,刘墉思维敏捷。

他先从经史中寻找治国理政的依据,阐述上古贤君的治国之道,以古鉴今,为当今圣上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谈及民生,他又结合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提出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等务实之策,言辞恳切,饱含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对国家社稷的忧虑之心。

日头渐渐西斜,殿试已接近尾声。

刘墉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毛笔,长舒一口气,第一个交卷离场。

在等待发榜的日子里,刘墉在府中,每诵读诗书来消磨时光用以等待。

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仍然没有放榜,这不单单是刘墉,连我都有点心急火燎。

突一日,宫里来人,让刘墉跟随刘统勋一起进宫见驾。

二人不敢怠慢,整理衣冠起身就跟来人到了乾清宫。

你看那乾清宫巍然屹立,宫外月台宽敞,铜龟铜鹤分立左右,日晷、嘉量各有一座,前有鎏金香炉四座。

正中是汉白玉石铺就的丹陛,石面上雕刻着精美龙凤呈祥图案,龙在云中穿梭,凤在花间飞舞。

丹陛两侧台阶,刻有精美的海水江崖纹,寓意皇权统治如大海般辽阔无边,江山永固。

乾清宫内,脚下是坚实而厚重的金砖铺地,天花板上的藻井犹如深邃苍穹,金龙盘旋其中,栩栩如生。

藻井周边,精美的斗拱层层叠叠,宛如盛开在天际的繁花。

高大粗壮的立柱,朱红色的油漆彰显华贵。

立柱上的楹联,笔力雄浑,字迹刚劲。

殿堂中央的龙椅,通体金黄,扶手与椅背雕刻着九条形态各异的金龙,张牙舞爪,威风凛凛。

在龙椅上方,有一块蓝底儿金字匾额,上书“正大光明”

四个大字。

乾隆招刘墉父子前来何事,咱们下次再说……

喜欢我和宰相刘罗锅请大家收藏:(aiquwx)我和宰相刘罗锅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