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刘墉轶事(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至此,刘统勋担任“东宫詹事”
期间,便奠定了乾隆皇帝与刘墉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刘墉作为“国子监”
年龄最小却声名在外的监生,太子宝亲王早已耳熟能详。
如今刘墉的父亲成为“东宫詹事”
,即太子师,两人的接触自然频繁。
一个二十出头,一个十来岁,况且小刘墉古灵精怪,时常能帮太子解决难题,使得宝亲王对刘墉另眼相看。
甚至太子奉旨出宫办事,也会带着小刘墉。
此时,两人的关系方才拉开序幕。
随着时光流转,小刘墉渐渐长大,十二三岁时已快长成半大小伙。
因此,刘墉只能前往东宫和景仁宫皇后娘娘处请安。
这段时间,刘墉与宝亲王弘历情同手足、形影不离,与皇后娘娘亲如母子。
雍正十三年,雍正爷驾崩,太子弘历继位。
次年,改年号为乾隆元年。
此时的乾隆二十六岁,刘墉则十七岁。
刘墉仍是“国子监”
监生,而刘统勋的仕途逐渐顺遂。
乾隆继位,便将刘统勋擢升为为刑部侍郎,之后又兼任左都御史。
为使刘统勋进入大清朝的政治权力核心,乾隆皇帝破格让刘统勋加入“汉八旗”
。
刘统勋入旗后,刘墉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八旗子弟。
然而,就在刘统勋平步青云时刻,刘墉却干了一件蠢事。
这致使刘墉本应一片光明的前途,陷入了一段灰暗时期。
缘由是他极力推崇曹雪芹的《石头记》。
此事不仅让刘墉受挫,刘统勋也因此遭到乾隆皇帝的冷落。
刘统勋怒不可遏,痛揍了刘墉一顿,差点将其打死。
刘墉也因此失去了“国子监”
监生的身份。
乾隆皇帝的皇额娘、此时的太后,许久不见刘墉前来请安,便派人打听情况。
得知缘由后,太后告诉乾隆,表示此书并无大碍,不过是前朝康熙爷时期没落官宦子弟的些许不满,禁了便是,切不可寒了当今忠良之臣的心。
随即又带人前往刘府探望刘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后见到伤痕累累的刘墉,心头一颤。
无意中顺口说了句“我可怜的孩儿哟你可受苦了!”
。
机灵的刘墉听到这话,用尽全身力气爬起来给太后磕了三个响头,并说道“孩儿害娘亲惦记了,孩儿有罪”
。
就是这么一句感恩之言,刘墉和太后便成了母子,太后还把佩戴的朝珠赏赐给了刘墉。
那时,刘统勋担心刘墉再生事端,以家中老母无人照料为由,将刘墉遣回山东诸城老家。
这就是刘墉在回山东之前的经过,这些事儿,傅恒有所耳闻,只是有太多的内情不知道。
所以听到刘墉结结巴巴的回答后,他顿了顿,又道:“我对刘公子的过往有所耳闻,不知刘大人可否细细讲给在下听听?”
刘统勋看了一眼刘墉,缓缓说道:“既然傅中堂有兴趣,那我便简略说说吧。”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墉儿自幼聪慧,熟读诗书,在他年少时,便已展现出过人的才华。”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