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资金怎麽解决?」
「财政解决部分,银行贷款部分,适当引入民营资本和外企投资。而且政策上也不能总偏袒外资,该有的政策也应该放宽给民营企业,吸引周边乃至全国的资本进驻才能形成产业集中化的展。」
「唔……」刘元峰默然不语,暗自沉思,这麽搞下来可就是个大政绩啊,不过也没着急表态,又问道「对於目前的产业规划你怎麽看?」
「马马虎虎吧。」陈秋实大胆道「现在市里只盯着新加坡工业园这一个点,我觉得远远是不够的。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必须要多元化,可持续化的齐头并进才行。可以拿出几个县来做改革试点,以一项产业为和核心来规划,放宽行政审批的冗余,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不愁没有资本青睐。除了新加坡之外还有香港,日本和韩国这些邻居,更有欧美等众多资本可以吸引进来。」
新加坡工业园实际上有一半是在为台湾资本牵线搭桥,海峡两岸目前有些敏感,只能借鸡生蛋,所以陈秋实并未提及台企。
「你的意思是把下县比作深圳、珠海这些口岸来进行大胆尝试?」
「为什麽不能呢?总工程师南巡的主要精神不就是打破常规展经济麽,我们又不是副省级城市,全省的资源注定会往省城倾斜,总要为自己多争取一些。」
「说的好!」刘元峰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不禁又提高了几分,「你看得很透彻啊。」
「透彻什麽啊,你们爷俩别聊了。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冯诗晴此时走了出来,打断他们之间的对话道。
三人上了饭桌,边吃边闲聊,刘元峰依然是忍不住的和他讨论一些时政话题。陈秋实回答得则是滴水不露,让其频频点头侧目,甚感满意。
「元峰,工作问题就工作时间谈,现在可是在家呢。」冯诗晴插不上什麽话不禁埋怨道。
「好,好。」刘元峰对冯诗晴还是相当顺从的,接着又对陈秋实道「你的想法不错,但缺乏实践的经验,毛纺厂那里只会限制你的挥,不如过来帮我怎麽样?」
「对,秋实。听乾妈一句劝,年轻人志在四方,窝在一个小厂子里能有什麽前途。」冯诗晴跟着附和道,「你们那些大道理我不懂,但我知道男人都得有上进心才行。」
「咳……」陈秋实轻咳了下,然後义正言辞道「我知道乾妈和叔叔是对我好,但我真的已经做好了规划。一来是要报恩,这是我的个人原则。二来毛纺厂虽小,但也未必不能咸鱼翻身。我还年轻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的积累经验,关系的确是个好东西,可以少奋斗二十年,我根基浅薄就更应该多历练,而且我对从政真的没兴趣,从事商业、金融运作才是我的本业。」
「你看,我跟你说什麽来着。」冯诗晴得意的对刘元峰道,「像这样不骄不躁的年轻人不多见吧。」
「嗯,还是你的眼光毒辣,捡了这麽个宝贝儿子。」刘元峰则是面带笑意地夸奖着,通过这一番聊天,最起码对其品性和才华有了初步的了解。若是其他年轻人,恨不得当场磕头抱大腿求着进机关单位了,这个还真奇了,却是对从政无意,这可是官本位的社会啊。稍微琢磨了会儿道,「既然你想从商,等毛纺厂的事情定下来,去其他国企应该不是问题吧?」
「那也得看专业对不对口。」
「肯定对口,我就等着看你在毛纺厂的成绩了。」刘元峰笑着回道。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