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灭南宋,完成南北统一。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并于同年进行的北伐中推翻了元朝。北迁的元政府后退居漠北,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民族,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朝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o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o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
,建立政权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
(yekemonggho1u1us),即大蒙古帝国。建立大蒙古国后,不断动征服战争扩张其疆域,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又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病逝。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战争的进度,蒙古军队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而野蛮的政策。大量敢于英勇反抗的地区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杀和奴役,无数财产被掠夺损毁。战争的结果是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广阔、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影响力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基本实现了世界一统、天下大同的格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编辑本段]元朝的建立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驾崩,享年52岁。其四弟忽必烈与七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o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
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126o年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126o年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成吉思汗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汉法”
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
(并非完全今天意义上的中国)与蒙古高原地区。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
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元”
。这是蒙古帝国政权由世界性大一统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政权之前对中原地区推行的是极具游牧性质的掠夺式统治,中原地区仅是其属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要占领地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
之名尚未出现,故“大元”
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俘虏6岁的宋恭帝及谢太皇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陆秀夫背着9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中国(南宋)灭亡。
之后,元军曾进攻过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试图征服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为忽必烈建造战舰的高丽人有意建造和设计质量极其低劣的船只是导致忽必烈的蒙古舰队葬身鱼腹的主要原因。
元朝统一后四等人的划分蒙古征服中国全国后,将其政权下的人民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4个等级,并且规定这4等人在做官,打官司、科举诸方面有一系列不平等的待遇,乃是整个元朝施行民族压迫政策的铁证。
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是元朝的“国姓”
。
色目人继蒙古人之后名列第二等,主要指西域人,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
汉人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
南人为第四等,也叫蛮人、新附民,指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的人民)。
[编辑本段]元朝中期大德十一年(13o7年),元成宗加封孔丘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大德十一年(13o7年),成宗死,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
至大四年(1311年),仁宗即位,但违背前约,封和世剌为周王,令其出镇云南,而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延祐七年(132o年),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至治三年,英宗从南返途中,驻跸南坡,被权臣铁失等人杀死。谋乱诸王大臣拥立当时镇守漠北的前太子真金之孙也孙铁木儿即帝位[2],改元泰定,是为泰定帝。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