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永乐:开局被全家老小逼着造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章 朕念及你一片诚意便依你所请吧(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挥挥袖口淡声吩咐:“之前所说事宜,想必你也已知晓?"

北冥玄一点头作应:“陛下,是否有需要我效力之处?"

朱棣低声叹息:“凡事莫要过于相信其表面模样,还需谨防那些看似仁义之辈暗藏祸心。"

虽说朕已安排锦衣卫随侍保护,但内心总觉不太踏实。你再去增派些人手为妥,谨防意外发生!话音刚落,他眼神变得锋利如刃,隐约透出几分凛冽杀意。究竟只是考虑安全,抑或别有所图,恐怕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

另一边,朱高焱踏入王府大门。刚步入卧室打算休息片刻,惊鲵忽然自房梁跃下,悄无声息地现身于他身前。"主人安好!"

朱高焱挥了挥手,示意不必多礼。

惊鲵压低嗓音汇报道:“经查探,靖难遗孤中有位名叫徐滨的人今日造访梁王。双方暗中商定,在圣上面见建文之时,汉王将秘密确保建文平安。"

"而徐滨的任务,是在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协助汉王除去您!"

听到这番情报,朱高焱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了些许笑意:“有趣至极!这帮靖难余孽,先与汉王合谋对付太子,现又打上本王的主意。真是本质不改啊!"

"不过是一群走投无路之辈,还真不掂量自己有几条小命!"

惊鲵又补充道:“罗网成员已经布置就绪,包括十位天字级精英、三十名地字级……"

"三日之后,一旦建文现身,便能取其性命。那么,是否要顺带……收拾掉徐滨?"

朱高焱盘坐在床榻上,舒展身体,伸了个懒腰后笑着说道:“不急,这场大戏的核心主角可是那位老人家。至于要不要动手除掉建文,全看他的意思!"

惊鲵疑惑的目光在眼底流转,轻轻问道:“不是圣上想跟建文见面谈谈吗?为何又要致他于死地呢?"

"既然这样,为何不当场下手,反而还要拖延时间?"

朱高焱缓缓解释道:“不错,欲会见建文的确出自那位老前辈之意。对于当年靖难,他确实内心愧疚,害怕死后无法面对祖宗神灵,也想弥补从前犯下的错误。但他心思缜密谨慎,绝不会忽略建文明面上可能潜藏的危险性。"

惊鲵愈加困惑:“即便是一位失势君主,想必也不会轻易萌生夺回皇位的想法,这样的威胁又有多大呢?"

朱高焱摆了摆头:“他杀不杀建文,并不取决于对方有没有恢复旧业的意图。毕竟建文当过四年的皇帝,整个大明朝谁又能保证没有任何人忠心于他?正是这种潜在的影响力,让老者日夜难安。"

"权力这种东西,乃私家独占之物,绝容不得旁人觊觎干涉。只要具备相关实力与能力,就是不可饶恕的大罪!即便当面放过建文,事后也会安排专人执行清理。"

历史长河里,能登上皇位者从非善类。特别是如朱棣这般发迹者,诚然是个卓越果敢的好帝王。他曾亲领雄师北伐塞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巡视诸国,在内治国安民成效斐然,对外威名远播八方朝贡,成就永乐盛世等诸多荣耀功勋。。。。。。可无论如何盛赞,他也绝对称不上一位仁慈之人!

一个举兵反抗侄儿夺取帝座的,怎能算好人?

一名对挡道对手铁铉残忍屠戮、对方孝孺连坐灭族十代之人,岂配称为善良?

按世人普遍评判标准,此人纯属舞刀弄枪肆意杀戮的凶恶匪类!但正因为朱棣缺少一般意义上善恶道德界限,他才敢于做出常人难以容忍决断。

没有良知约束,反倒不会被所谓道义规范羁绊!

旁边站着的惊鲵心头猛然一震,不由佩服起朱棣雷厉风行斩草除根作风。此刻再听朱高焱小小年纪竟能精准洞察老皇帝深谋远虑心理,而老皇帝却未必摸透少年所思所想。两者强弱高下立判昭然若揭!

三日期满。

朱高焱孤身上路离开府邸,直奔城外约定之地准备会晤。

前日,孙若微曾到访,提出更严苛的要求。按照约定,在朱棣与建文会晤期间,将由徐滨等人严密监视朱高焱的动静。若朱棣起恶意,他的性命将和梁王绑定一起。

对此安排,朱高焱并未反对,承诺按时到达,让徐滨放心。出城数里来到一座山脉脚下,这里山峰不算高耸如云,但依旧陡峭威严。冬日里山林萧索,落叶遍地,万物凋零,显得冷清而孤寂。他翻身下马打量四周,未发现一人踪迹。

"人呢?不是约好这里的吗?"他小声抱怨着,却见树后闪出几道身影。"梁王殿下,对不住了!"徐滨抱拳说道,"接下来您得和我们同行。"

聂兴,这位刚刚从昭狱出来的勇士站在一旁,脸上满是冰冷之意。知晓朱高焱的身份后,曾经的一丝感激也荡然无存。面对朱高焱的热情招呼,聂兴不屑冷哼:“要是知道救我的人是你朱家的人,宁愿死在牢中也不出来!"

朱高焱不客气反唇相讥:“好好好,你喜欢监牢我送你回去坐坐?北镇抚司永远欢迎您光临。"被讽刺后的聂兴怒而不语。

徐滨适时劝解:“别争吵了。"并邀请梁王上山。行进中,他对梁王解释聂兴的经历及性格。"他本有将军之才,在建文朝便已是封赏无限。"

朱高焱听后笑道:“想做官还不简单?回城我就跟家父说,邀你二人至梁王府效力如何?优厚待遇绝不辜负。"走在前面的聂兴嗤笑:“白日做梦吧,我即便要饭都不会为你朱家服务!"

朱高焱叹气说道:“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人这一生贵在自定命运。"谈及靖难时双方选择的话题,"靖难之时你们年幼不知事,父母为功名富贵奋斗本无可非议。我们朱家逐鹿天下,成王败寇与你们何干?何必执着。"

徐滨暗想此人难以沟通,不再多言,一行抵达山顶眺望塔楼会场情况。只见塔形九层、六面飞檐巍峨雄壮。此刻朱棣已在众多锦衣卫护送下抵达塔下,准备登临见面。朱高燧关心询问父亲是否需要独自觐见。

"若建文小子心中暗藏歹意,在塔内安排了人马,那可不得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