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第55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不管迁往何处,只要不是江南,江南地区的权势必将受到重创。

政治中心迁移后,新区域的战略地位将急速提升。

若将国都定于北方,无论选择长安还是北平,

北方财富与权力都将大幅增长。

尽管短期内难以赶上江南富裕程度,但至少具备了与之抗衡的基础。

朱元璋对此深有体会。

自收复燕云十六州与云南,完成全国统一后,

他也一直在考虑明朝京城是否应迁至北方某重镇,是长安还是北平?

即便尚未最后决定,他对朱英的主张却十分认可。

朱元璋听朱英说到这,准备再深入问问关于迁都的事。

他从詹徽等人身上移开视线,转向朱英:“英小子。”

“啥事,老朱头你说。”

朱英应道。

"依你看,大明迁到哪最适合?”

朱元璋语气加重问道。

詹徽、徐达等人瞬间紧张起来。

徐达这类武将倒是无所谓,毕竟他们爵位世袭,迁都不太影响他们。

但对詹徽这些人来说,迁都是个天大的难题。

若真迁都,虽然皇帝承担主要责任,可这是洪武皇帝啊!谁能指摘?就算朱元璋逝后,那些文人史官也得乖乖记录:

“大明洪武帝本淮右平民,反抗前朝暴政,起兵驱逐鞑虏,收复燕云十六州及云南,再造华夏,统一全国。”

有了这些评价,哪怕他对士大夫们大开杀戒,仍无损其千古一帝的美誉。

而且那是死后的事,如今他尚在人间,谁敢造次?朱元璋在时,文官们只有战战兢兢活着。

既然没人能怪罪朱元璋,自然会迁怒詹徽这些六部高官,特别是出身江南的士大夫。

江南势力因迁都受损,定会对他们群起攻之。

无论你说自己为官清廉还是敢于直谏,在对手操控历史记载的情况下毫无意义。

于是詹徽等人对迁都极为抗拒,此刻只盼朱英的回答让朱元璋不满。

可惜,朱英是来自未来之人,对局势有独特见解。

只见他郑重开口:

“我觉无论迁至何处都不适宜。”

朱元璋闻言皱眉,詹徽等人心中燃起希望,谁知下一秒就破灭。

"我以为,单设京城不足以覆盖大明广袤国土,应仿效前唐实行多京制。”

此语一出,朱元璋顿有所悟,困扰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

长安虽居西北却难以防范东北北元侵犯;北平虽有利御敌和进军,但距富庶江南太远无法监管贵族。

而多京制正解决这些问题!

心结解开后的朱元璋如释重负般哈哈大笑:

“妙!妙极了!多京制果然高明,不愧是咱的好孙子,怎么之前就没想明白呢?不过现在懂也不迟!”

旁边的朱标与朱棣也笑嘻嘻拍拍朱英肩膀打趣道:

“英小子真不错,不愧是我们的好侄子。”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