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父亲的笑声里透着欢乐,然而眼泪中饱含着悲伤。
明明如此矛盾的两种情绪,但在朱标眼中却又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因为此时的他也忍不住泪湿双眼,笑了又哭。
娘亲啊,但愿您在九天之上可以保佑您的儿子和您的皇夫一切顺遂。
我们,太想念您了啊!*
时光飞逝,岁月流逝。
不觉间,大明建国已然来到洪武十五年,九月一日。
这一天,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金陵古城,满城缟素尽哀悼。
街头巷尾,百姓自发穿着孝衣,长跪在地放声恸哭。
因为这日乃是大明高皇后灵枢安葬之辰。
巍峨雄伟的午门大敞,庞大的送殡队伍缓缓自门前驶出,向着紫金山脚下的孝陵前行。
仪仗队列如同一条巨龙,无论经过哪里,两旁的百姓皆痛哭呼喊‘皇后’不止,甚至不乏哭到昏厥的场面。
这般悲恸的景况充分体现了大明孝慈高皇后马秀英深受黎民百姓的爱戴。
。。。。。。
寒冬时节的紫金山虽苍松翠柏环绕,但白雪纷扬不绝,宛如银妆素裹。
实际上当天南京城里并无片雪,那漫天飘舞的雪白纸钱犹如雪花般纷纷扬扬落下。
庞大的队伍终于停下脚步,孝陵已然映入眼帘。
一辆装饰豪华的车驾缓缓而行,其中安放着一具气派非凡的金丝楠木棺椁,内里长眠的是大明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两侧跟随护送之人,有——
大明开国皇帝洪武朱元璋,他是孝慈高皇后的夫君;
长子朱标,作为大明首任皇太子,亦是孝慈高皇后的亲生嫡长子;
次子朱樉,现任秦王,孝慈高皇后所出的嫡次子;
三子朱棡,晋王之位的首任者,同样是孝慈高皇后的嫡子;
四子朱棣,现今燕王,虽为庶出,但也是孝慈高皇后养育而成的亲子。
除了皇家血脉,参与送行的还有朝廷重臣:
徐达,身兼参军国事与太子少傅,且拥有征虏大将军及魏国公等显赫头衔;
汤和,现职征倭大元帅,并持有光禄大夫、中军左都督、左柱国以及信国公等诸多尊号;
李文忠,掌管五军都督府事务,还兼任荣禄大夫和国子监监正,同时以曹国公身份位居高位;
另外如李善长这般执掌朝政中枢的人物也位列其中,他身为光禄大夫、左柱国与太子太师,并担任中书左丞相一职,封号韩国公。
再往后看,还能见到诸多名震一时的大臣武将: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这样的军事统帅,再加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尚书赵勉、兵部尚书林川这样主持各部门事务的文官领袖。
几乎可以说,当日有权势的所有人都到齐了,随便一扔石块便可能击中一位部级高官或者因军功受封的伯爵。
假使这里的人遭遇什么意外变故,整个庞大繁复的大明帝国将立刻陷入瘫痪。
然而即使有人心存恶意,想到四周布满紫金山至应天城下的精锐军队时,恐怕也会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妄动分毫。
“起棺!”
随着一名宦官尖细嗓音呼喊出口,朱元璋带头与众人合力抬起沉重的棺材。
“入土吧。”
每迈出一步,众人仿佛在用最庄严的形式将他们的孝慈高皇后送往最后的归宿——明亮依旧的孝陵之内。
进入陵区后,映入眼帘是一条约两丈宽度、铺陈着整齐石板的道路,沿途墙壁挂满盏盏长明灯照明。
长长的阶梯则不断向下蜿蜒,看不到终止之处。
尽管任务艰巨漫长,没有人因此表现出丝毫懈怠或退缩的意思。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