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第10章(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啊,这个,小弟不过是……小弟也是太生气不过,想开口叱骂一番而已,恳请哥哥宽恕则个!”

汤和支支吾吾搪塞着。

倒是傅友德站了出来,神情肃正答道:“主上息怒,我等闻此暴行难抑胸中义愤,一时冲动冒失失态,实该请罪。”

随后蒋瓛亦补刀认错:“确请主公见谅!”

“好了罢了,就光嘴上说说又有何益处?都统统归位继续坐着吃便是。”

朱元璋挥挥手表示不予追究。

众人连忙遵命重新坐好。

稍定片刻,他重新开腔:“今儿早些时候陛下看了相关奏报,早已龙颜大怒。

而后传唤颖国公、信国公还有锦衣卫指挥使进宫觐见。

各位可曾推测陛下召见的目的何在?”

无需多思量。

“这还不得动手!倭奴这些年来越发张狂,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活得嫌日子太久是不是?”

汤和急先锋似的首先表态。

一旁傅友德与蒋瓛同样称是:“确实该剿灭这些贼寇。”

他们三人的回应换来的是朱元璋颔首认可,紧接着再度把视线转移至朱英身上,“朱英小崽子,你如何看?”

朱英不由错愕:怎么突然跳到自己这儿来了?

这不该是皇帝跟手下的臣僚专门探讨的事情么?

朱元璋瞅着朱英的表情,一下子便明白了小伙子的心思:“但讲无妨,咱家还没有那套因为言语获罪的道理;只要不冲撞圣驾就没问题。”

就连一贯稳重如傅友德与蒋瓛这样的大将听了这话,嘴角也不由自主牵动几下。

毕竟,倘若朱英真出口无忌讳地指责起龙庭上的事情,岂非等于当着僧人直批光头?

只有汤和,因早已猜透朱英真实身份,他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忍不住暗笑。

在汤和看来,即便朱英大胆骂了陛下,怕是皇帝也只能忍下。

毕竟,他们二人可是祖孙关系!而且这孙子还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正是当今圣上呢,哈哈。

此时,朱英轻轻一笑:“洪武爷为天下百姓所作贡献之大,无人能评头论足。”

“哦?小友是不是特意讲好话,想让朕代为传达呀?”

突然听闻赞语,朱元璋心情舒畅,也笑出声来。

汤和等人面面相觑,心道:真会装!

对此朱英从容回道:“在下可没这么想过,不过要是老大人您有这心思,晚辈自然求之不得。”

越如此坦然应对,朱元璋越感快意,“有何不可,我天天见陛下,举手间的小事而已。”

望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他脑海突然掠过一念。

是否现在就把真相说与朱英?

若告诉了,他便能继续同自己这般轻松交往。

但这念头刚升起,很快被朱元璋否决。

朱英终归是朱氏血脉、大明皇长孙。

当初以为走失也就罢了,如今找到又怎能让他久居尘世。

不如等日后找个良机宣布:大明嫡长孙归来!

想到此,他又有些担忧,朱英若进宫后待驾之时恐怕不再如此随性洒脱,反倒变成朱标那般谨守君臣规矩了。

一时间情绪转而低落,脸上的笑意也随之消散。

于是朱元璋转移话题问道:“依你之见,今日陛下召集诸大臣讨论倭患,将会采取何种策略?”

事关家国大事,朱英收起嬉笑神色,低头凝神思考。

朱元璋默默注视,未打扰。

一边的汤和三人哪敢催,这是嫌命太长么?

须臾之间。

朱英扬起头道:“在下推测,洪武爷自乱世崛起扫平群雄、逐鞑虏立华夏,如此帝王定不会容忍区区倭人之轻蔑。

今日召见两位国公就是明证。”

“哦?何以见得?”

朱元璋追问道。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