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明(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朱?英?哈哈哈。。。。。。妹,我们的好妹妹……"
等朱英转过了街角不再视线之内,朱元璋迅速擦掉脸上的泪水,眼神再度变得坚定锐利起来:“放心吧妹妹,我会把我们的宝贝孙儿好好抚养长大成人。
就算是失忆又能怎样?就算有宵小暗算,本宫也不惧!”
嘿嘿,某些家伙就如同那阴沟里的耗子般不足为外人道也。
想当年,老朱我北伐时面对的强大无比的鞑虏都未曾怯场,又何况是这些微不足道的角色呢?
就在前几日的深夜,马皇后病入膏肓,临逝之际终吐露了深藏在心中多年的惊天秘闻。
朱雄英,人称英哥儿,出生于元至正二十七年的应天府。
他是大明皇太子朱标与太子妃常氏的嫡长子,同时也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秀英的亲长孙。
朱雄英的外公系大明已故忠武王之子,而他的舅姥爷则是大名鼎鼎的凉国公蓝玉。
自幼他便展现了过人的聪慧以及仁慈的性格特质。
祖宗的礼教熏陶加上满朝文武的倾心青睐集于一身,可谓风光无限。
若按继承规矩立长立嫡原则,朱雄英理应顺遂被定为皇太孙。
然而事与愿违,命运多舛之下竟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化。
那是洪武八年的秋末时节,天气晴朗宜人,当时年仅九岁的朱雄英正准备接受皇太孙的身份,在随母亲马皇后的一次秋季御游中,途中突发诡异事件——恶风骤起、沙石狂舞,在数百位羽林侍卫重重护卫之下,朱雄英竟无影无踪地消失了!
噩耗传来,马皇后哀伤过度昏厥足足三日夜。
其生母太子妃常氏痛惜不已。
朱元璋随即颁发诏告天下,许诺能告知嫡长孙下落者赐黄金万两,带回人者的则封爵位!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命锦衣卫暗中彻夜调查此等大事,却依旧徒劳无功,不知多少羽林卫士、锦衣探员甚至太监惨遭严惩,血腥四溢。
多年来,这位孙子的失踪一直是老朱家中一块难以下咽的心结,尤其是当事人马皇后更是内疚到极点,多次萌生轻生念头。
无奈之下,朱元璋唯有颁布禁令不得再提此话题以免刺激皇后伤心过度。
从朱雄英失踪时的洪武八年起算,如今已然到了洪武十五年,一晃便是七年岁月。
朱元璋对找回这位孙子早已不抱太多希望,对其存活的可能性也是越来越渺茫。
却未曾料到,原来这七年来嫡长孙朱雄英竟一直秘密成长在自己爱妻的庇护下。
那一年,并没有所谓的怪风作祟,乃是前元遗落白莲教残余势力所策划了一场针对马皇后出行队伍的突袭行动,妄图劫持朱雄英并利用作为谈判筹码来威胁朝廷。
不过这场阴谋以失败告终,但在这混乱之中朱雄英头部受到了致命撞击,尽管保住性命,却不慎失去了全部记忆。
此事可当真非同小可,九岁孩童朱雄英再过些时日将要册封为皇太孙。
更为关键的是皇家本就严格保密这次出游之事,何以让叛军获取消息埋伏设伏呢?
身为一代明君之配的大明皇后马秀英岂为寻常人,聪慧敏锐之下立刻察觉事情背后的隐情必牵扯朝中人物。
为了避免更大的灾难发生,她权衡后决定将此事掩盖下来,对众人口口相传宣称朱雄英已然失迹,表面佯装出万分悲恸模样。
实际上,皇后独自把朱雄英安顿在秦淮河边的一座静谧宅院中亲自养育长大。
直到昨夜,马皇后弥留时方才吐实情,朱元璋听闻震撼难平。
今日在灵堂久久驻足送别发妻后离开了宫城,按照皇后的提示找到了朱雄英的住所,这才造就开篇的对话场景。。。
随后,拎着买好的菜肴篮,朱英迈进了自家的小院门。
从怀中取出钥匙插入锁孔,轻轻一拧,院门便应声而开。
正欲迈步跨入院子的瞬间,朱英却猛然收住了脚步。
他偏过脑袋,目光望向身后。
赫然间,朱元璋正傻愣愣地站在那里,目光如炬,死死地盯住朱英不放。
为何如此凝视?答案其实简单——朱英的容貌虽只与马秀英有三分相似,可气质之间,却仿佛有七分的相通。
马秀英将朱英养育长大,朝夕相处之下,那无形间的潜移默化自是不可避免。
所以即便在容貌上不过略微相似,两人骨子里透出的气息却让人难以忽略其间的关联。
望着朱元璋那呆若木鸡的模样,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痛感陡然涌上朱英的心头,就好似能够清晰感知眼前之人内心深处的苦楚一样。
再看朱元璋已然花白的头发,想来年纪该与自家曾悉心抚养自己的马奶奶相差不远吧。
念及此,朱英不禁笑着言道:“老爷子,何不来屋里坐坐呢?顺带让我下个厨,咱们一起凑合吃顿午饭如何?”
这般温和有礼的话语,这充满感染力的笑容,无不令朱元璋感到熟悉,犹如当年自己的结发妻子一般。
就这样伫立许久之后,朱元璋才从朱英的邀约中回神过来。
“老爷子?老爷子您可听见方才小老儿所说的话?”
朱元璋缓缓点头示意,并将手负于背后走上前来。
见此情景,朱英当机立断闪身让路,随后随朱元璋一同踏入了院子里。
这一对七年来未曾见面的祖孙俩,如今再度聚首,重逢在这久别的家园之中。
“老爷子您今儿可算有口福啦!我正好买了新鲜的好菜回来,您先坐着喝杯热茶解渴,稍待片刻准能让您吃到连舌头都吞掉!”
说着话音,伴随着阵阵低沉的笑声响起。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