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民间杂谈百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民间杂谈是之古井传说(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正中央的石台上,白玉匣子静静躺着,匣面雕着九尾狐噬月图。

陈文卿刚要触碰,地面突然塌陷,露出下面翻涌的岩浆。

两侧墙壁射出箭雨,擦着他发梢钉入石壁,箭矢泛着幽幽绿光。

"

贪嗔痴三毒,汝占几样?"

虚空里传来老者叹息。

陈文卿抹去脸上冷汗,对着虚空长揖到地:"

但求良药救母,余者不敢妄取。

"

话音未落,岩浆化作清泉,箭雨变作杏花纷落。

白玉匣自动开启,里面躺着本泛黄医书,封面赫然写着《青囊补天录》。

陈文卿捧着医书的手不住颤抖,书页间忽有银光流转。

借着洞口漏下的月光,三根银针从夹页滑落,针尾雕刻的玄鸟在触及他掌心时竟化作青烟,顺着经络游走全身。

"

此症不在肺腑,而在三焦。

"

陈文卿猛然惊醒,背起药箱狂奔回家。

母亲榻前积着暗红血块,他抽出银针直刺足三里穴,针尖触及皮肤的刹那,竟有黑气顺着银针蒸腾而起。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医书上,泛黄的纸页浮现出金色脉络,正是母亲体内淤塞的经穴。

七日后,当陈文卿在村口支起义诊幡旗时,老槐树下的闲汉们嗤笑不已。

直到他用药汁替孙寡妇洗去面上脓疮,用银针让瘸腿货郎重新站直,碎嘴婆子们的唾沫星子才变成供桌上的香火钱。

这夜陈文卿又来到庙中。

只因那日太担心母亲的病情。

走的太匆忙。

这是回来要好好感谢井下的神仙。

当他踏入庙之时。

忽闻院中古井传来金石之音。

井水倒映的月轮里,浮现出当日密室中的白玉匣。

匣中新增的羊皮卷上墨迹未干:"

七月十五子时,持玉简开狐仙庙地宫。

"

卷轴末端粘着片残玉,正是狐仙庙门匾缺失的那角。

陈文卿想起医书末页的告诫——"

得术者当济苍生,违者经脉尽断而亡"

,指尖抚过母亲新缝的粗布衣襟,将残玉收入袖中。

镇上有一赵员外。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