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马皇后义子,带老朱穿越古今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三章你是真不会当皇帝(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就这样恩威并施之下,算是暂时收服了也先。

第二天,皇宫后花园之中,林凡坐在藤椅上,享受着三个草原女子的伺候。

你还别说这日子简直比神仙过得还好,张嘴就能有水果,还有捶背歌舞,这日子过得比神仙都舒坦

旁边,老朱坐在那儿,脚下放着个药桶,里面是林凡之前从太医院配的中药,专门安神解乏的。

“哎呀,还是你小子会玩!这日子过得是舒坦,都怪标儿那个不争气的,他要是早点接过皇位接过担子,我也能早点过上这日子呀。”

“唉,现在草原部落已经有人去安定了,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草原部落一向不服管束,我们在这儿,他们自然不敢反,但如果咱们一走,他们势必会……

“这倒不用担心,我已经给小皇帝上了一份奏折了,如果他按照我说的做,我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百年之内,草原势必与我汉民同化,再也不分彼此,同属一家。”

“哦,你先说说看……”

“这事情倒也好办!”

第一就是汉蒙通婚,草原有很多精壮儿郎,上马能战,下马能治,属于不可多得的人才,若与汉民相配,则后代更优。

“而且蒙人更善骑射,无论是马上高机动作战,还是地上的远距离射击,都比大明现有的军士要好的多。

两族通婚不仅可以迅恢复人口,还可以交融文化,等到两代三代以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不分彼此,草原诸部,就再也不是隐患。”

“第二,可以派人过去宣扬文化,带去更先进的种子,适合那片土地耕种的种子”

“就像我之前给你拿的土豆红薯,那些东西是不挑种植地的,还有那种新式稻谷,在辽东之地生长出来的稻谷和中原完全不同。

哎呀,那才是真的大米啊,吃上一口那叫一个香,”

“还有就是安插我们的兵力,分散瓦解各部落的同时,更有利于大明对各地的掌控。”

“我的市也可以开到这里来,到时候,多开几家连锁店,辐射到全国。

到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四面八方普天之下,所有的情报都在掌握之中。”

“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可以掌握各地的动向,这不是比你整的这锦衣卫好的多吗。

唉呀,不是我说你,你好歹也是个当皇帝的,这眼光得放的长远点,格局得大一点,万千劳苦大众。才是一个王朝能兴盛不衰长远展的关键。”

“你不是一直在问我大明到底是怎么灭的吗,今天我刚好可以告诉你了,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内忧外患。”

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外有建州女真,加上朝廷腐败,党争不断,硬生生的把曾经横压一世的大明拖进了棺材。

“既然都说到这里了,那我也不妨多说一点,其实老朱你打天下可以,但治国你是真不懂啊!”

“包括标哥,四哥,胖胖,还有朱瞻基那小子,其实差不多都是被你给害死的!”

“你小子胡说八道什么?这怎么又扯咱身上来了”

“你看你又急,你自己想想,你废除了丞相制度,的确是集中了你手里的权利。

但是以前根本不用你处理的大事小事甚至鸡毛蒜皮的事儿,是不是都要你去过问?”

“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人能受得了吗?”

“还有,宝钞制度,这就不说了,我帮你解决的吧!”

“第三,就是户籍制度,军户匠户民户世袭,木匠的儿子还是木匠,当兵的儿子还是当兵的。”

“下层真正有用的年轻俊杰,始终得不到出头之日。

蹉跎一生,而上面的人呢,尸位素餐,哪怕他是个草包,傻逼,因为祖上的蒙荫,他也是高高在上,这样一来久而久之门阀世家,党派之争就会再现。”

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那个宗室供养政策,那更是傻逼到令人窒息。

唉,你干什么,是你让我说的,你还想打人是不是,老朱咱不带这样的啊!

话还没说完呢,一只鞋子直接飞了过来,还好林凡度够快,一个机灵,直接从躺椅上滚了起来,不然的话,这张帅脸非得打个半残不可

“臭小子,你越说越过分了,给你点颜色,你还开染房了,真以为有妹子保你,咱就不敢杀你了!”

“你看你又急,这是你问我的,咋滴,还不让我说了,这可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总结出来的历史教训,大明亡就是亡在这些问题上的,你要是不想听啊,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说了!”

“小兔崽子,你给咱坐下,说咱命令你说,将所有的事情从头到尾原原本本的给我说。

咱的宗室供养制度有什么问题?咱是贫苦老百姓出身,好不容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得到了江山。

想让咱的儿子孙子们过上好日子,不用再像咱小时候那样过得苦巴巴的,怎么就不行了,怎么就成了千古罪人了?你给我说清楚!”

“好,那你别动手啊,听我跟你说清楚!”

“你的儿子是亲王,亲王的儿子是郡王,以下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我没记错的话,是这样吧,现在,你一个儿子每年是五万担粮食,还有两万五千贯,锦缎四十匹,其余赏赐不计其数”

“没错,哪怕是咱所有的儿子们加在一起,也不过二三十个,我泱泱大明,举全国之力,难道还养不起这二三十个人吗?”

“那你想过没有,就算每个亲王生十个郡王,这就接近三百个,一个郡王是六千石,一年下来光粮食就得多出一百八十万担粮食,还不算其他的赏赐”

“一个郡王,十个子嗣,每人一千石,这就是三百万

依次类推下去,你想想看,一年下来国家得拨多少财政,才能补上这个窟窿

况且我这个还是按照一个人生十个娃来算的,现实情况恐怕远远不止吧,在大明初期,你看上去是挺好。

但是到了中后期,那些所谓的王爷什么的整天啥事儿也不干,除了吃喝玩乐就玩命的生孩子,好拿朝廷的俸禄。

历史上记载的,庆成王朱钟镒,光活下来的子女就近百名,整个就一活脱脱的人形甩籽机。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