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命案突发(第1页)
在一个宁静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温馨的客厅里。苏瑶和陈宇正陪着一周岁两个月的晨晨玩耍,小家伙刚学会走路,摇摇晃晃地在客厅里探索着,嘴里还不时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突然,警局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打破了这份温馨。苏瑶接起电话,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偏僻工厂发生命案,速到现场。”
她放下电话,与陈宇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无奈和责任。
他们迅速将晨晨托付给父母,然后驾车风驰电掣般赶往案发现场。
到达现场时,法医林悦已经在忙碌地进行尸检。法医戴着口罩和手套,神情专注而严肃。死者范世琦躺在地上,身上的衣物被鲜血浸染,伤口触目惊心。法医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处伤口,测量着伤口的深度和角度,还不时记录着一些数据。
苏瑶和陈宇则在现场展开勘查。陈宇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地面上的血迹分布,试图推断出凶手的作案轨迹。苏瑶则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她小心地翻动着周围的杂物,寻找可能存在的线索。
“看这里,陈宇!”
苏瑶指着地上一块带有血迹的石头,“这可能是凶器击打留下的痕迹。”
陈宇走过来,拍照取证后,继续在周围搜索。
他们又检查了工厂的门窗,发现窗户有被撬过的痕迹。陈宇小心地凑近窗户,用戴着手套的手指轻轻触摸着那道撬痕,感受着其边缘的粗糙程度。他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撬痕的形状和走向,说道:“这痕迹看起来比较新,应该是不久前留下的。”
苏瑶则站在一旁,用手电筒照亮窗户周围,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从这撬痕的力度和角度来看,凶手很可能是从这里强行进入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指着撬痕上一处较深的凹陷。
陈宇拿出尺子,仔细测量着撬痕的长度和深度,将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这痕迹的宽度和常见的撬棍工具不太相符,或许是一种特制的或者自制的工具。”
苏瑶蹲下来,查看窗户下方的地面,发现了一些零星的碎屑。“这些碎屑可能是撬窗时掉落的,收集起来带回去化验,说不定能找到有用的线索。”
陈宇点点头,拿出证物袋,小心地将碎屑装了进去。接着,他们又沿着窗户四周继续搜索,在旁边的墙角处发现了一个模糊的脚印。
“这脚印不太清晰,但看起来尺码不大,有可能是凶手留下的。”
陈宇赶紧拍照取证。
苏瑶则环视着四周,思考着:“凶手选择撬窗进入,应该是对工厂的环境比较熟悉,知道这里相对隐蔽,不容易被发现。”
他们继续在窗户附近仔细勘查,不放过任何可能与案件有关的蛛丝马迹,期望能从中找到更多关键线索,为揭开命案的真相迈出坚实的一步。
陈宇蹲下来,用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检查着窗户边框,目光专注而锐利。他发现边框上有几处细微的刮痕,似乎是某种金属物件摩擦留下的。“苏瑶,你看这些刮痕,不像是撬窗工具造成的,会不会是凶手身上携带的东西蹭到的?”
苏瑶闻声凑过来,仔细观察后说道:“有这个可能。也许是凶手佩戴的饰品,或者是工具上的特殊部件。”
这时,法医林悦也走了过来,“我刚才又重新检查了一遍尸体,死者身上有几处擦伤,可能是在被拖拽时造成的。”
他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窗户下方的地面。苏瑶用镊子轻轻地拨开地上的尘土和杂物,发现了一小片颜色略微不同的泥土。“这泥土的质地和周围的不太一样,像是从别的地方带过来的。”
陈宇拿出样本袋,将这片泥土小心地装了进去。“说不定能通过分析泥土的成分,找到凶手的活动范围。”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陈宇突然注意到窗户旁边的一棵树上有一小片布料挂在树枝上。他小心翼翼地把布料取下来,仔细端详着。“这布料看起来像是衣服上的,说不定是凶手在作案时不小心刮到树枝上留下的。”
苏瑶接过布料,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没有什么特殊的气味,但质地看起来比较粗糙。”
林悦看了看布料说道:“从材质上看,不像是高档衣物的布料,可能凶手的经济条件一般。”
他们继续在周围搜索,陈宇在距离窗户不远处的草丛中发现了一个被压弯的草叶,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形状。“这可能是凶手经过时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