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第3页)
档次不错,环境清幽、煮茶的手艺也?好,所?以很受卫辉府的文人喜爱,到里面品茶的人很少有目不识丁的,这报纸卖的又?便宜,十?文一份,虽然有些人驱赶了报童表示不需要,但是也?有些好奇心强的人,还是掏了钱买了一份读了起来?。
沈秀才原本都要走了,被小报童堵着?问要不要来?一份,沈秀才今日没?见到好友也?是百无聊赖,干脆买了一份,又?坐下来?喝起茶来?,准备喝完茶再走,不浪费了煮茶师傅的好茶。
看着?看着?,沈秀才就?看入了神,他没?想到这份报纸上什么内容都有,尤其是评论近期的那个偷盗案的评语,十?分有水平,比他之前的老师教的“判词”
写?的还好!
要知道科举考试也?是要考一些朝廷公文格式的,“判”
就?是其中?一条,毕竟以后若是为官,虽然可以有幕僚书吏帮忙撰写?公文,但是自己作为主官一窍不通那是万万不能的。而这个偷盗案的判词写?的就?特别的好,除了文采斐然之外,还条理清晰,引用?到律法的第几条都有写?到,甚至还有关于参考以前哪个案件的判罚,为何如此判,想要给老百姓什么启示。通篇读下来?,虽然不是诗词一类的文章,但是仍旧让人印象深刻、拍案叫绝。
沈秀才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正面的所?有文章,又?翻了一面继续去?看,刚刚一开始是想要品完茶回去?的,谁知道看了这报刊,连茶都忘记喝了,一杯倒好的茶从热气腾腾到现在已经完全凉透,都没?见沈秀才再动过一下。
整张报纸沈秀才一个地方都舍不得放过,全部一字字看过去?,就?连“万松客栈”
的广告都看完了,最后目光落在了“征稿启事”
四个字上。
等到沈秀才读完了这个“征稿启事”
,整个人“腾”
地一下站了起来?,匆匆忙忙将报纸一卷塞在袖子里,从荷包里掏出一角银子丢在桌上,高声喊了一句:“店小二,结账!”
然后都不等对方将找零给他,急匆匆地就?跑了出去?!
第51章
沈秀才还没走出“慧心茶馆”
的大门,就和迎面快步过?来的李秀才碰上了,两人见到对方,都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同时从袖中掏出一张报纸,异口同声道:“你可看了今日的“卫辉时报”
?”
两人先是一愣,继而放声大笑,沈秀才也不准备走了,两人相携又走回了刚刚的位置,又点了一壶茶,坐下来讨论起报纸之事。
“沈兄,看来你也是已经看过了这份报纸了!愚弟也是在来的路上恰巧了买了这份“卫辉时报”
,不过?粗粗看了一下,就移不开眼了,竟是立在寒风中给?读完了,这才误了和沈兄见面的时辰,还?请沈兄原谅则个?。”
沈秀才连连推说不敢,然后就着话头也讨论起了“卫辉时报”
。
“不瞒你说,我刚刚原本?是想来找你,结果也是读了这份报纸,竟是看进?去了。也不知道这份报刊的执笔人是谁,读下来竟然像是一个?人的笔锋。”
李秀才消息灵通一点,压低声音道:“据说“卫辉时报”
的发起人就是那位秦通判,如今这个?报刊的印刷工坊也定?在新乡县,这报刊发行了三期了,沈兄你看这里的“征稿启事”
,以前的两期可都是没有?这个?的,而且三期报刊下来你可以做一下对比,都是一样的行文?脉络和习惯,那就说明主笔人一直就只有?一个?,就是那位秦大人!”
文?人最擅长的自然是舞文?弄墨,同时也喜欢在一篇文?章中窥视一个?作者的行为习惯、喜好态度,就拿历年主考官的文?章,只要是定?下主考官是谁,那么在那一年里主考官的文?章诗词都会被编撰成册,在书生之见竞相摘抄背诵,有?名师指点的还?会专门将他的文?章拿出来分析。面对秦修文?根本?没有?掩饰过?的行文?习惯,那些文?人能猜出背后的主笔人就是他并不难。
沈秀才这是第一次看“卫辉时报”
,闻言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竟没想到这位秦大人的文?笔竟然如此?不错,以往只觉得对方手段颇为阴狠,倒也是个?器量大的,如今还?愿意将机会给?到天下读书人,有?了这个?“征稿启事”
,岂不是说寂寂无名之辈如你我,也可以将文?章投给?“卫辉时报”
,让数万之众得以观赏你我之文?章?此?举真乃造福所有?读书人啊!”
秦修文?的名声如今在新乡县的百姓口中那是极为好的,但是在卫辉府其他老百姓,尤其是读书人口中,那就很?不怎么样了。
这些读书人从小就是读着“四书五经”
长大,脑袋里全是“仁义礼智信”
那一套,最是讲究“君子端方,温良如玉”
,秦修文?的几次出手,都让人觉得此?人手段狠辣、善弄商贾之事,行为下作,很?是遭人不齿。
尤其是当时的李明义之死?,所有?读书人更是在茶楼酒肆中将秦修文?喷的一文?不值,说他全然不顾同僚之义,直接将人逼死?,如此?行为简直就不配为官、愧对孔老夫子的教?诲,豺狼当道、谁知下一个?被逼死?的人不是你我?
当时这件事闹的特别大,当然也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后面推波助澜,但是确实秦修文?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是时下读书人能够认可的,所以还?有?人提议联名上书给?周知府,将秦修文?贬谪出卫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