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梦回昔日牢中秘藏(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师,弟子有一事不明。还请赐教。”
“你我无师徒之缘,这一声上师,老衲担当不起。若有疑惑,问便是,老衲知无不言。”
“谢上师。觉法祖师之经典《悟性》中言:‘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此言何解?”
“若贪嗔痴性即是佛性,弟子何须修治贪嗔痴,何须剔除三毒?此即是本来之佛性。如此何谈修行?”
“贪嗔痴本不自有,乃自心分别妄想缘起之虚妄。凡众不知贪嗔痴由自心生,以妄逐妄,起心修心,终难获得清净和解脱,故佛说此言。”
“利根者闻听此法,知贪嗔痴性即是佛性,当放下一切分别妄想,息缘忘虑,无相无为,当体即空,即得解脱。”
“是所谓‘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弟子……不解。”
“……”
“四代人皇时,九州之地有自觉者开立一派,你可知?”
“上师所言,可是禅宗?”
“然也。禅宗,循觉法祖师之辙,当是开悟之道,与我大乘亦是同根。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当自心空,当即觉时。”
“凡众皆可参禅,凡众皆可寻净,人人皆可成佛。当是寻己,舍离诸色,证我心空,我自证觉。”
“你寻一语之问,实则困于其色,当是不得。老衲之言,只作点拨,不作开化,你心有所惑,恰如持灯寻路。老衲之言为灯,仅可照前人所得之路,不可照你所求之路。自不得解。”
“若寻开化,即须自悟,舍灯寻路,以心为灯,以禅为烛,寻所求之路。”
“上师的意思是让我参禅?寻得属于我自己的禅心,再去解答这个问题?”
“善。”
“谢上师指点。愚徒斗胆,可否将所得之言,转告两位师弟?”
“斟酌而行。”
“多谢上师!”
“对了,这几日寺里的饭菜,可还吃得习惯?”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