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国师的力量(第3页)
他试图压低长剑,却现王贲在天生神力下如同磐石般稳固,毫不动摇。项羽心头一凛,与王贲保持一定距离,警惕对峙。
“真是条硬汉!你应在楚国效力,这里才是你能大展拳脚的地方,不会白费你的本领!”
项羽对习武之人充满欣赏,以往无人能在他手下撑过三招,王贲却做到了,让他颇感意外:“大秦人才济济,可惜选错了主人!”
面对王贲的冷笑,项羽反驳:“跟错主人,若跟随像你这般不知收敛、狂妄自大的人,岂不是更糟?”
他继续道:“况且,我只是秦国众多人才中的微不足道,真正称得上仙人般的存在,应该是我们大秦的国师!”
听到国师的名字,项羽眉头紧锁,为何无论何处,都有人在赞师,甚至赞誉程度过了当今秦王?何时嬴
:楚裔后人,竟有此等胆识
项羽内心一沉,隐隐感到自己恐怕难以实现那宏图伟业!
然而,事已至此,若此刻退缩,一旦蝗灾消退,秦帝断不会放过他!项羽心意已决,示意身边人抢夺粮车。他们的行动迅,王贲尚未反应过来,几车粮食已被楚人夺走。“大胆贼人,站住!”
王贲懊悔自己一时疏忽,未能看清对手的举动。
项羽明白,大秦士兵很快会与王贲等人会合,若再无所作为,将面临前后夹击,落入敌手。因此,他决定扣押粮车作为筹码,为自己打开生路。“都别过来!”
项羽取出火石,点燃置于覆盖粮车的布匹之下,火焰随时可能吞没布料,将粮食付之一炬!“等我们把粮车推进数百米后,再归还给你们!”
项羽神色复杂,双目圆瞪,冷笑道,命人推走粮车。
目睹此景,王贲正欲挥刀追赶,却被项羽喝止:“胆敢上前,我就烧光你们的粮食!”
关乎民生和救命粮,王贲只能忍痛暂停,眼睁睁看着项羽等人渐渐远去。“大将军,为何不追?”
身旁士兵焦急,看着项羽渐行渐远。“那是叛逆之人,不擒拿后果难料!”
王贲深知,但他更清楚,粮食才是当务之急。“那些六国余孽虽狡猾,但都在秦国境内,早晚能捉拿。”
“然而粮食不同,一旦烧毁,要重新长出可供百姓食用的部分,需要时间。”
王贲目杂,望着远方,叹了口气:“可百姓饥饿难耐,怎能等待!”
虽迟早能解决叛徒,但让百姓饿死却是滔天罪行!于是他对士兵下令:“待会直接行动,给他们逃跑的时间差不多就够了。”
“先保护粮食,看看他们是否逃远,未远则立即抓捕,不得延误!”
士兵理解,连忙点头。
过了片刻,时机成熟,王贲率众策马疾驰,追向项羽他们离去的方向。跑了大约七八百米,王贲现粮车停在街巷口。他派人前往查看,自己则环顾四周,寻找项羽一行。遍寻不见,估计已逃遁无踪。检查粮车的士兵回报:“将军,粮车完好无损!”
王贲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
这就是粮草威慑的力量
经历粮车险些被夺走之事,王贲警觉性倍增。他意识到,秦国内部的六国贵族正在制造麻烦,此事非同小可,任何闪失都可能波及大秦稳定。他立即向秦王嬴政禀报。
面对六国贵族可能动叛乱的情势,嬴政高度重视,迅下令通缉那些涉及的贵族,特别是楚人。此时,尽管百姓拿到粮食,但蝗灾仍未结束,匈奴和东胡的领地居民还未完全臣服于秦。征服异族还需更多努力,蒙恬短期内无法班师回朝。
内外忧患交织,六国余孽蠢蠢欲动。即使给予封地和诸侯头衔,他们依旧不安分。嬴政为此深感头痛,决定寻求赢欢的建议,于是离开宫殿前往大牢。牢狱内,赢欢正夸赞冯锦锦的糕点:“做得真不错,味道醇厚!”
冯锦锦温婉地回应,脸上微现红晕,显然对自己的手艺颇为自信。
听到赢欢的话,赢欢心中暗喜,难道是项羽终于有所行动了吗?一想到这个可能性,他的内心就充满了期待。握着酒杯的手忍不住微微颤抖,冯锦锦在一旁观察到了,不解地询问:“陈先生,您怎么了?”
赢欢情绪有些激动,毕竟他在牢狱中待了多少个日夜,终于有出去的希望,怎能不欣喜若狂!他轻轻一笑,对冯锦锦说:“我们马上就可以离开这里了!”
听到这话,冯锦锦惊讶地一愣,怀疑陈先生是否在说胡话。
然而,对于冯锦锦来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一起探讨诗词歌赋的知己,陈先生突然提到离开,让她感到有些失落。正当冯锦锦欲言又止时,牢门忽然打开,嬴政“审问”
归来。察觉到赢欢的异样,他好奇地问道:“陈兄弟,你怎么显得如此开心?”
看到赵大兄弟回来,赢欢心情愉悦地说道:“赵大哥,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很快就能离开这里了!”
嬴政心头一紧,急忙追问:“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