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国近代轰动案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章 为恨杀妻为爱屠孙1996年西安留苏老教授王玉荣杀妻戮孙(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孩子就是孩子。他不会像大人那样善于压抑自己。6月19日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正在播放一场意大利甲级队员球赛。王晶烦躁地把演算本推到一边,两手交叉在脑后靠椅背上,长长地“唉”

了一声。

坐在书房一角“陪”

着孙子看书的王玉荣以为王晶遇到了难题,卸下老花镜走到身边,抚摸着孙子的头问:“怎么了?哪点不懂,我再给你讲讲。”

王晶粗暴地把头从爷爷手掌下扭开,怒冲冲地回答:“都不懂!你从小学一年级给我教吧!”

王玉荣听出了孙子的情绪不对,耐心地开导他:“晶晶,要静下心来学习。要学好知识,掌握本事,不吃苦是不行的。现在是个竞争的社会……”

不等他把话说完,王晶把椅子往后一摔,站起来,涨红了脸向爷爷吼道:“竞争,竞争,竞争又怎么样?!你不是行么?你不是有本事吗?不是照样把人家的机器搞坏了?!”

“你、你、你……”

王玉荣没想到小小毛孩子竟揭他最觉痛苦、愧疚的这块伤疤!他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孙安秀听到爷孙俩争吵,从自己房间跑过来招呼:“晶晶,来,到奶奶这儿来!”

把交战的一方引走了。

王玉荣瘫坐在书房的藤椅上,心里充满悲哀。他并不生气,尤其不会和孙儿怄气。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灰心和绝望。回往事,三四十年前、四五十年前像自己那样刻苦求学、奋力拼搏的精气神儿,在如今的王家,已经荡然无存了!真个是老虎生狗,狗生老鼠,一代不如一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玉荣越想越怕,越想越绝望,竟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既然活着是种痛苦,那么死去就是种幸福……

夜已经很深。敞开的窗外吹来夏夜凉爽的风。妻子和孙f都已熟睡。在暗夜中枯坐良久的王玉荣教授扭亮台灯、给老母亲写了封诀别信。

放下钢笔,他如释重负地吁了口气。然后走上阳台,掂起那把久已弃之不用的利斧……

他砸向结妻子,是为了恨。他砸向心爱的孙子,是出于“爱”

他用剃须刀刀片割向自己的手腕,触摸裸露的电线,是为了解脱。

这一天,恰好是他67岁的生日。

在公安局预审室里,王教授态度顽劣,拒不回答任何提问。他只是单调地重复:“叫我签字吧,快枪毙我吧!”

对于这种并不否认罪行、但拒不提供犯罪动机的特殊罪犯,警官们不想采取战决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只想采用耐心引导的办法,设法打开他心灵深处的“苦结”

,但屡屡无功而返。每次预审收场,警官们总是苦笑着耸肩摇头:“唉,这老汉,真是根犟牛筋!”

在这个特殊政策下,7月23日上午,封家书通过监狱长递交到王玉荣的手中。

看着信,王玉荣哭了。那是他入狱后次流泪,他竭力压抑自己的哭声,那压抑的哭声却更加悲怆、沉痛。他双膝跪地,一直哭了两个多钟头,以致自喻“心肠硬”

的两位狱警也被老教授悲痛欲绝的哭声“熏陶”

得“鼻子酸酸的”

这是被亲情唤醒的良知的回应,这是被理解后痛悔不已的哀鸣,这是愧对亡灵、百身莫赎的自责和忏悔。

经他本人同意,预审科的同志看了这封信。信是他的儿女联名写的,执笔者是他们痛失母亲也痛失爱子的44岁的儿子王新声。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