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第2页)
刘隆了解到赐民爵这项政令时,曾有这样的疑惑。大汉封侯严格,当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漏洞。其实,男子受赏的爵位累积到公乘,就不能继续往上升,所得的爵位可以转移给儿子、兄弟或者侄子。
赐民爵虽然能给百姓继续活下去的盼头,但这毕竟是未来的事情,现在更严重的是百姓当下无粮。
没有当下,何谈未来?
关东和江淮,尤其是江淮地区,夏季大旱,秋季遭蝗。
这些地区百姓的生存让邓绥忧心不已,秋日还好,尚能找到草实野果野菜充饥,但冬季和来年春季呢?
这些都是邓绥必须提前考虑的问题,若事情临门再考虑,那时恐怕要出现人吃人的惨剧了。
为了防止人相食的惨状发生,邓绥下诏从长江以南的桂阳郡、零陵郡、丹阳郡和会稽郡等四郡调来稻米送到江淮几郡,赈济百姓。
赈济的同时,邓绥还下诏鼓励百姓南渡长江移民就食,但百姓多不愿。
家中虽然干旱,但有房屋可居,熟田可种,床榻瓦罐瓢碗可用,这些对于百姓而言大概就是所谓的“破家值万贯”
。一些东西看着便宜,但真要置办齐全怕是不便宜。
然而,若移民到不熟悉的江南,且不说路途上遇到的凶险,就是开垦荒地和重建房屋,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精力、时间和钱财。虽然朝廷有补贴,但杯水车薪。
从短期来看,移民开垦荒地的风险要比呆在老家大。从长期看,移民江南最主要的原因是江淮连年干旱
(),但谁又能保证移民到江南就不旱了呢?无怪乎百姓不愿意移民了。
刘隆看完郡国发来的反馈(),感叹道:“要是国库有钱就好了,谁去江南,一家发一套农具,一头牛,免五年田租,保管他们抢着去。”
然而实际情况是,国库一点多余的钱都没了,甚至连一些大户的日子都不好过。
刘隆本来还想试试以工代赈,但是用来赈济百姓的粮食紧缺,仅能维持百姓的生命,再让饥饿的百姓去挖渠做工,那就是逼人去死。
刘隆叹了一口气,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百姓真是太难了。
百姓不愿意移民,邓绥又下诏戒令郡国听凭百姓居留,鼓励百姓垦荒耕种,借给百姓种子农具和耕牛。
这次大规模的蝗灾,范围比不上之前,但造成的影响却远超于前几次。
无他,朝中的公卿大臣亲眼目睹蝗灾的惨烈,不只他们园林中的草木被啃噬一空,连京郊的庄园也减产十之六七。
一些受灾严重的庄园甚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许多人日夜哀嚎。身受切肤之痛的公卿百官彻底贯彻了朝廷挖蝗子抓蝗蝻换粮的政策。
不然的话,来年再来一场蝗虫,他们的庄园又要保不住了。
时间流逝,朝廷如农闲一般又进入平稳的发展期。刘隆发现这个“规律”
后,唯有苦笑。
以农立国的国家受天气影响最大,若风调雨顺,国家遇到一个不作妖的君主就是太平盛世。
若水旱无常,就是刘隆现在这种情况,每一年都像渡劫,拆东墙补西墙,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经历了这么多令人忧心的事后,刘隆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上林苑试种了几百株棉花,活了十之七八,大多结了白糯糯的吉贝花。
上林苑令周怀和小寺人抬着一箱轻飘飘的棉花送到崇德殿,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秋上那群蝗虫来了,我让寺人宫女站在花田里一步一人驱赶蝗虫,又燃了牛粪,才让吉贝花免于蝗灾。奴婢们当时心里想,这吉贝花是圣上钦点的宝物,千万不能让这群蝗虫糟蹋了。”
周怀继续道:“托皇帝和皇太后洪福,这吉贝花终于有惊无险地结了果。圣上你看!”
周怀一脸兴奋地将箱子打开,露出一箱子乳白色的云絮来,上面的碎叶和泥土早已被清理干净,白白糯糯。
刘隆问周怀:“这里面有多少斤吉贝花?”
周怀不假思索道:“一共三十七斤八两,吉贝花里还有种子,若把种子取出,这吉贝花估计只有十多斤。”
刘隆笑着点头,走上前摸了一下,温暖柔软,转头对江平说:“你去后殿问母后得不得闲,得闲了,朕带着吉贝花去见母后。再派人去请织室丞过来,要他带上几个擅长织布的织娘。”
江平领命去了后院,不一会儿回来禀告说,皇太后请圣上过去。于是刘隆和周怀一行进了后殿。
众人拜见后,邓绥笑问:“圣上,这是带来什么好东西急着让母后看?”
()刘隆让陆离从箱子里拿出一团棉花送到邓绥的桌案前。邓绥早知道刘隆吩咐官员去江南寻找良种。这事她没有插手,任刘隆自己去做。没想到今日竟然拿到了新作物。()
邓绥好奇地伸手摸了摸,洁白柔软而温暖和煦,沉思半响,道:隆儿,这东西填充衣物被褥,不知道能否保暖?邓绥说着拿出一颗,仔细端详,里面还有七八颗种子。
?星辉映川提醒您《[东汉]我有母后》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