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红楼梦何以有那么多的对联(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对联,也称"
对子"
,或"
楹联"
,是汉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乃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乔迁联、开业庆联等类别,主要由字数相同、韵律协调、语义完整、对仗工整的两句话组成,有的还加有"
横批"
。
据考,对联,源起于古诗中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五代后蜀国君孟昶在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至明清时期,对联盛行,尤其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奇书《红楼梦》中,对联散布于若干章回,尤其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黛玉与湘云在大观园的中秋夜即景连句、红楼儿女在芦雪庵对着漫天大雪争抢吟对中,更是将对联创作的意蕴提升到叹为观止的高度。
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中的对联达百幅之多,每幅对联都紧扣人设环境的氛围和特点,很巧妙地表达了作品的创作意图。
一、"
人生哲理"
类对联
该类对联在《红楼梦》中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分别在第1回、第5回中反复出现的一幅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116回贾宝玉重回太虚幻境时则化用为意思一致的"
真如福地"
额联:"
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
这副对联乃全书大关节所在,暗示《红楼梦》的读者要弄明白"
真"
与"
假"
、"
有"
和"
无"
的辩证关系,千万不要受假象迷惑而不懂得真正的意义。
因《红楼梦》是借"
假语村言"
、"
真事隐去"
而创作的古典文学,需如同看"
风月宝鉴"
一样,通过反照正照识别真假后,方知《红楼梦》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二是第2回突兀出现的一幅"
破联"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该联在《红楼梦》中也很重要,起暗示和寓言的作用。因被革职后的贾雨村受聘到林府当"
西宾"
,"
偶至郊外信步"
时,便在荒野处只有一个聋哑老僧所在的智通寺里见着此联,隐喻贾雨村等人暮年镜像,因"
贪得无厌"
最终陷入身败名裂的命运:
有悔过自新机会但忘了贪婪之手仍不收回去,还想继续攫取,直到走投无路时,才想着要"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