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红楼梦是怎样体现冬至的(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毕竟作者所处时代正是大兴"
文字狱"
的时候,很可能是用这样错乱的时间表达方式,有意掩饰小说创作的真正意图,并不仅仅是为了"
旨在为闺阁女子立传"
。
于是,产生了非主流的红学观点。经索隐派红学家考证,《红楼梦》中的"
冬至"
,应该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
那年的冬至,正好是"
十一月三十日"
。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正好与书中的"
金钗"
秦可卿最后的结局如出一辙。
故有一家之言,说名着《红楼梦》其实是悼明骂清的古典文学巅峰之作。
当然,红学主流观点还是认为《红楼梦》是成书于清代乾隆时期、展现古代女性及社会众生百相、反映封建社会最终必然走向没落的史诗性巨着和伟大的世情小说。至于这索隐派脑洞大开之说,仅是别有意趣的一番考证而已。
二、在联句诗中隐指
在5o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也有"
冬至"
的身影,不过没有明言,是通过联句诗隐指暗示导出的。
因林黛玉、蒋宝钗等一众红楼女儿前往芦雪庵赏梅,在雪地里,大家应景联诗。李绮、李纹姐妹俩先后对出: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字面上讲,是指乐律管内葭灰飞动,斗柄已经转向,正值阳气复回的冬至。
言下之意,今天是冬至,此后白昼开始长了,阳回大地了。
原来曹公以此隐指红楼女儿在芦雪庵赏雪的时间正是"
冬至"
时节。这与49回王熙凤所说"
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玩笑"
正好呼应。
可见,那年"
冬至"
,因下了一夜的大雪,贾府显得格外的美。于是,大观园的女儿们便去芦雪庵踏雪、寻梅、烤鹿肉、即景吟诗联句,过得十分欢快。
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实乃红楼群芳最为热闹的高光时刻。
三、在续书里借"
消寒会"
导出
不过,青葱岁月的美好转瞬即逝,后来贾府的冬至过得就不那么热闹,渐渐冷清起来。意味着以贾府为的四大家族已然"
盛极而衰"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