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喝黄龙汤治腹泻(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从医学严谨的角度看,肠道菌群失衡是会要人命的,尤其是在古代这种生活条件恶劣的状态下。所以,医学原理没错,道理没错,那就做吧。

通过给3o多位林胡游牧民的餐食进行调整,加入了“黄龙汤”

,他们的肠道不适症状也在3-4天出现了改善,有的人已经康复,继续生龙活虎吃起来。

而在其他方面,这群游牧民也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区别,他们中有战士,在游牧部落阶层地位更高一些,有些人是草原奴隶,最为低贱的存在。

他们在自己原本部落睡觉的地方,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地位高的战士或许有毛毡子,就是用羊毛牛毛兔毛甚至貂毛狍子毛编制成的毛毡子。毛毡子就是古老的毛地毯,非常温暖,可以完全隔绝寒冷。

《史记·匈奴列传》曰“匈奴父子同穹庐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无冠带之节,阙庭之礼。”

这里的“穹庐”

指的就是毛毡子做的圆顶帐篷,就是蒙古包。

隋朝诗人薛道衡写的《昭君辞》里面有“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

里面毛裘指的就是毛毡子,也就是毛皮草,毡帐指的也是毛毡子做的帐篷,同样也是指蒙古包。

而这种毛毡子制作工艺,从公元前1万年就开始在人类群体中流行了,人类什么时候开始在寒带定居,展畜牧业,那么毛毡子就从那一刻诞生了。

当然,这玩意一般是在地位比较高的游牧民,以及上层阶级会有大量储备拥有。

下层草原奴隶就没有那么好的命,诞生他们同样不能水藻荒地上吧,那么使用什么来垫在地上呢?当然是草咯,而且是干草,最好是长干草。

无论南北,不分西东。东北苦寒,他们有乌拉草御寒,南方没有乌拉草,凭啥御寒呢?稻草。草,绝对是一种易得并且分布广泛的绝佳御寒材料,从内蒙古草原一路南下,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域,不用担心会有人冻死,只要有草过冬即可。

古代的茅草房,其实保暖效果很好,我们现在去野外露营,一顶昂贵的现代帐篷的御寒效果,其实还真不如一个用茅草盖出来的掩体。这些草类的保温效果有多好?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冬天霜冻下雪,青菜,树苗或者新浇还没干透的混凝土,裸露在外的话第二天就都会被冻坏,这个时候你在没干透的水泥地上铺一层稻草,它就绝对不会被冻成松脆的粉末,树木根部只要有稻草保护,哪怕枝干树叶被冻死冻枯了,它来年开春依然能够芽重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之草的认知与见解,许多人都觉得这个草是喂马用的,与之对应的是前面的粮,用来喂人。

其实,这个草,还是用来服务人的,并非用来喂马的那个草。你以为古代行军打仗,只要喂饱士兵肚子就行了吗?现代士兵行军打仗,都有自己背个被子,显得轻松自然,古代没有被子,那怎么办呢?秘密就在那个后面的草字上。

是的,你没猜错,这草不是用来喂马的,而是到了晚上,大家都抱一把草睡觉用的。

不管南北战场,也不分冬夏冷暖,士兵们晚上睡觉都是离不开用草这道程序的,夏天不冷,但是地潮,人直接躺地上睡觉,第二天就有许多人起不来了,必须在地上铺上一把草,那样才能隔绝潮气,所以,现在的人只通过看简单的影视剧情节脑补古代人的生活,被误导的不知道有多离谱。

古代士兵无论是驻扎营地,还是流动行军,他们都是窝在草堆里睡觉过夜的,所以,古代的粮草,指的就是吃和住这两大战略物资,而非被你们所理解的马粮。

草原的奴隶们就睡在草堆里,这茅草堆可暖和得很呢。

那么,伊晨就要改变草原奴隶们睡草堆的习惯,她这里毛毡子多的是,皮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个林胡游牧民4条毛毡子。。。。。。。。让他们将毛毡子当地铺和被子。

于是,这三十多个游牧民感觉自己进入了长生天的天穹。

经过3周的相处,伊晨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应该让这些林胡游牧民放回去了,让他们知道“库赛特汗国”

的好。毕竟这年头,各部落氏族对草原奴隶出逃都是视作叛逃,这些人中奴隶也不会回去多少,至于这些氏族斥候骑兵,他们对部落的忠诚度,也只能说是个笑话,有奶便是娘,有吃便是爷,酒肉不断便是王。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极端忠诚者,反正伊晨对每个游牧民都会进行关系度检查,基本都在5o以上了。

喜欢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请大家收藏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