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追击东北悍匪九十六(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那您为什么不早点报案呢?这都过去二十多天了。”
张福田局长微微皱了皱眉头,问道。
陈师傅心中一紧,连忙解释道:“我心里实在是没底啊,拿不准呐!到现在我也不敢确定。您想啊,他都六十多快七十岁的人了,能干出这种事?感觉不太靠谱啊!可我又总觉得,他那眼神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陈师傅一边说,一边回想着老人的眼神,那神秘莫测的眼神仿佛又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那您看他,会不会是化装成老头的?本来也就三四十岁,故意化装成六七十岁的模样?”
张局长追问道。
陈师傅连忙摇头,斩钉截铁地说:“那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天晚上我俩坐得可近了,我看得真真切切。人一旦上了年纪,那是藏不住的。脸上或许能通过化装遮掩一二,可脖子和手是骗不了人的。您瞅瞅我脖子上和手上这些青筋和皱纹,能藏得住吗?那家伙比我这还显老得多呢。”
陈师傅一边说,一边伸出自己的手,指着上面的青筋和皱纹,试图向张局长证明自己的判断。
“那您看他像是干什么的?像个农民吗?”
张局长继续问道。陈师傅沉思片刻,回忆着当时的场景说道:“他穿了一身黑,棉袄棉裤外边都套着裤罩。
他说是我的老亲,像是从老家来的。可我怎么瞧,都觉得他不像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庄稼人,不,他绝对不是个农民。”
陈师傅的语气十分肯定,在他心中,老人的气质和行为举止与农民有着明显的区别。
“那您看他像不像干部,比如说厂里的干部,或者机关干部,退休了的那种?”
张局长又进一步追问。
陈师傅再次摇了摇头,说道:“也不像干部——厂里的干部、机关的干部我见得多了,他和那些人不一样——倒有点和我差不多,像个城里的工人,可是,又有点怪,那种感觉我也说不太清楚。”
陈师傅努力想要描述出老人那种独特的感觉,可却怎么也说不明白,心中不禁有些着急。
“您注意到他身上带着什么东西了吗?”
张福田局长又进一步追问道。
陈师傅想了想,说道:“东西?他带着一个兜子来的,至于里面装的啥,我也说不好。”
陈师傅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回忆着那个布袋子的样子,可怎么也想不起更多的细节。
“好吧,不管怎么样,我都得好好谢谢您,您今天反映的情况非常重要,看来咱们公安工作还真就得依靠广大群众啊!以后要是再现什么情况,希望您能及时告诉我们。”
张福田局长站起身,亲自将陈师傅送到走廊里,和他亲切地握手道别。陈师傅感受到局长有力的握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送走陈师傅后,张福田局长立即将这一重要情况,在破案领导小组例会上进行了汇报。
刘也听完汇报,沉思了片刻,突然猛地一拍桌子,恍然大悟道:“也许我们一直以来的误区就在这儿!六十岁!以往咱们侦察的范围都限定在六十岁以下,六十岁以上的人全都给漏掉了!”
刘也的心中充满了懊悔,他想,要是早点扩大侦察范围,说不定就能更早地现线索,破获这起案件了。
坐在刘也左侧的省公安厅刑侦专家、高级痕检工程师崔道植,缓缓摇了摇头,说道:“六十岁以上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确实不大。
很明显,张福贵、贺瑞忱、刘永吉,这几位干警可都是三十多岁的人,正值身强体壮的时候,除了张福贵,其他两人都和凶犯有过直接搏斗的过程。
要是六十多岁的人,能有这么敏捷的身手吗?就算是特警,到了六十几岁,恐怕也很难做到吧!再说,在巴彦县万镇,贺瑞忱家中,程老师和王敏母女三个人与凶犯当面相对,他们都认为凶犯看上去也就三十岁左右。”
崔道植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中分析着案件的各种细节,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基于科学和经验的。
董接过话茬说道:“在贺瑞忱家中,凶犯出现的时候是蒙着脸的,而且程老师等人当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那种情况下,是很难准确判断出凶犯的实际年龄的,说凶犯三十多岁,估计也就是他们的一种感觉罢了。”
董心里觉得,不能仅仅凭借程老师等人的感觉就排除六十岁以上的可能性,毕竟感觉是会出错的。
“一个人的感觉在特定场合下确实有可能出现误差,但是程老师和王敏母女是三个人呐,三个人的感觉要是都一样,那恐怕就没多大偏差了。”
崔道植的推理和辩论向来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董等人虽然心里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但也自知在辩论方面不是他的对手。他们心中虽然有些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崔道植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逻辑归逻辑,争议归争议,刘也更注重实际情况。经过一番权衡,他最后还是果断决定,扩大侦察范围——将呼兰县七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纳入排查范围,逐一进行细致的排查。尤其是要重点留意查找陈师傅所描述的这个人。
根据陈师傅那如烙印般深刻的印象,警方侦查工作的步棋,精准地将重点锁定在了城内展开排查。彼时,呼兰城的大街小巷,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人们的眼神中透着不安与惶恐。
从最后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法及后续状况剖析,凶犯作案后如幽灵般转瞬即逝,这一诡异行径,让警方笃定其极有可能在呼兰城内设有隐秘的藏身巢穴。
于是,在对城内七十岁以下男子进行铺天盖地的排查时,警方除了严谨地按常规流程取验指纹之外,还独具匠心地增添了身份证照片审对这一关键且细致的环节。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