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张软软要考驾照(第1页)
“老板再见。”
第一笔收入到账,张软软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胡萝卜不是她种的,但是收成的时候她全程参与了,还是能让她感到一丝愉快。
“走,我们去吃早餐,我请!”
张软软大手一挥。
大方的拿出一百块,请张建国和张阳阳到外面的早餐店豪搓了一顿。
“鸽子粥四碗,三碗在这里吃,一碗打包。”
张软软当然不会赚了钱就忘了娘,林玉珍那一份还是想到的,打包让张建国带回去。
“然后再来一个干炒牛河,要大份。”
“水晶饺也要一份,大份的。”
张软软点完了,才问张建国和张阳阳:“你们还要什么没?”
张建国摇摇头。
张阳阳则是说:“看看鸽子粥多大一碗先。”
早餐店的份量没有统一一说,一样的价格,一样的单位,可能份量天差地别。
“嘿,靓仔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们2o块买你一小碗似的,放心吧,靓女点的这些够你们三个吃还有剩下了。”
早餐店的中年老板听到张阳阳的语气,顿时不乐意了,连忙为自己辩解道。
他开了十几年的早餐店了,能在众多对手环绕之中经营到今日,凭的就是良心,实惠四个大字。
2o块钱一碗的鸽子粥,他能给你一个小饭碗吗?
等着就是了!
早餐店老板走了,张软软便和张建国聊起刚才收购商的事。
“那个老板我认识七八年了,他什么都收。辣椒,西蓝花,胡萝卜,圣女果。只要不是那些特别少见的东西,他那里都收。”
“等你的圣女果大范围成熟了,头几批他们还可以上门收。一般这种上门收的活,都是他儿子开着大货车过来,一次性把我们村子里的圣女果都收了。”
张建国缓缓道来。
每个收购商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下游。
不是个人为单位,而是村。
比如清平村,就和这位收购商最熟悉。
毕竟小农户的产量有限,唯有联合起来,才能供应得起收购商跑一趟的量。
说人话就是,人家一辆满载能装十几二十吨的大货车,会为了你那一亩几分地的东西跑一趟吗?车油费都赚不回来。
但是如果是整条村的人都一起卖给他,能让他装上满满一车,那就不一样了。
“知道了。”
张软软点头,这种模式她懂,就是需要张建国带她认一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