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9章 高阙即下(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至于在高阙南侧,连接高阙-博望城的河面大桥,则是为了保障高阙的后勤供应,并为博望城随时增兵支援高阙,尽快创造客观条件。

——此战,为了尽快渡河参战,程不识并未能让麾下中军主力分批次过河。

几万人乌泱泱涉冰渡河,导致了至少有数百人,在渡河过程中跌落于破裂冰面之中,长眠于大河。

当时是战时,兵贵神,程不识别无他法。

但现在,高阙即下,高阙至博望城的这一片区域,皆已为汉室所掌控。

再不在大河之上,趁着凛冬冰封搭座桥,日后就又要生出新的麻烦。

战斗结束,日暮降临,接下来的事,自然也就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高阙内,燃起了一堆又一堆篝火,飘起了一道又一道炊烟。

匈奴人关在高阙内,没来得及带走的百十头奶牛,都被程不识下令烹杀,好让将士们吃顿好的。

高阙内的遍地狼藉,残肢断臂,也被将士们快打扫。

匈奴人的尸体,在割取级后堆在了一起,一把火点燃于关墙内,权当是让将士们取暖。

汉军将士的遗体,则被整齐排列于关墙脚下。

或许过几日,程不识会下令集中火葬,并祭奠英灵。

战场打扫完,又吃下一顿振奋人心的全牛宴,将士们也依旧没能第一时间得到休息。

北关墙,被程不识安排了一万将士驻防,并另有一万将士于北关墙内搭设军帐,以作为突危机时的机动力量。

余下的兵士,今夜倒是能凑合住在匈奴人留下的毡帐之中,强忍腥臭休息一夜。

等明日,要么得新搭军帐,又或是着手在高阙内,建造可供汉军将士休息,更适合汉家宝宝体质的营房。

程不识,也同样没有休息。

在天彻底黑下来后,程不识和郅都二人,出现在了高阙北关墙之上,谨慎的藏身于抢夺后,眺望向关墙北侧的幕南大地。

——天空中月明星稀,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原,让程不识、郅都二人一阵感怀唏嘘。

但最终,程不识的注意力,还是回到了高阙本身。

“今天逃出去的溃兵,多半要冻毙于今夜。”

“如果匈奴人决意夺回高阙,那至多三日后,便又是一场攻防战。”

“——只是这次,换做是我汉军将士,驻守高阙。”

说着,程不识缓缓侧过头,望向郅都的目光中,早已布满血丝。

“郅将军认为,未来三日,是否应该排出兵士,于高阙外挖掘陷马坑?”

闻言,郅都却是略有些诧异的一挑眉角。

见程不识不似作伪,而是真的在征求自己的意见,郅都心中,却更感一阵差异。

——经朝那一战,以及去年的河套-马邑一战,程不识,已经逐渐被军中将士私下里称为:程不败。

只是这‘不败’二字,并非全然是称赞。

中高级将官,以及那些有点见识、有点战略目光的底层将官,是真的在赞叹程不识的不败战绩。

而绝大多是底层兵士,则是在以‘不败’二字,反讽程不识作战时瞻前顾后。

近几个月,长安城甚至有这样一句笑谈广为流传。

敌人可能赚了,但程不识永远不亏;

敌人可能胜了,但程不识永远不败!

程不败,这么个‘不败’法……

“博望侯,已经下令将高阙北门彻底堵死。”

“再派人出关,构筑工事,怕是只能用吊篮吊下关墙。”

“一旦匈奴人来犯,这些出关构筑工事的将士,只怕来不及吊回关墙?”

郅都意有所指的一问,却只引得程不识面无表情的一点头。

“确实如此。”

“出关构筑工事的将士,只要碰到匈奴人,几乎就无法活着回来。”

“且他们构筑的工事,也未必就能在接下来,匈奴人反攻高阙的过程中,起到多么关键的作用、对匈奴人造成多么重大的杀伤。”

“但终归是会有些用处。”

“所以,想要与郅将军商讨一番:以‘终归有点用处’的工事,换将士们出关去赌命,是否值得。”

本章完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