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8章 骇人(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现如今,草原各部之间,彼此征伐不休,所为者不过草场、盐场,亦或彼此之间的物资、人口掠夺。

但匈奴单于庭本部,却绝不会卷入这样的争斗之中。

整个单于庭本部,控弦之士四十万,可以镇压草原上的任何一个部族,甚至可以和草原上所有部族一同开展,并战而胜之!

每一年,单于庭本部都会追随单于庭的脚步,巡视草原,走到哪吃到哪。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匈奴单于,只有在面对草原其他部族的时候,才是草原共主。

而在匈奴本部面前,匈奴单于,则是他们的王。

一如折兰王、白羊王、楼烦王——匈奴单于,便是匈奴本部的‘匈奴王’。

这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匈奴人。

相较于畜牧,他们祖上其实更擅长捕鱼。

相较于骑马,他们其实更喜欢,也更擅长摔跤。

相较于弯弓搭箭,他们更擅长投掷。

相较于利刃,他们也更喜欢钝器。

和草原上的每一个游牧部族一样:匈奴人,也有独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习性,乃至于作战方式。

其中,最为匈奴人感到自豪的便是:伟大的匈奴本部勇士,不同于草原上,任何一个不敢正面应敌,只如老鼠般东躲西藏的胆怯者——匈奴勇士,永远敢于正面迎敌!

无论是对外作战,还是部族内部的纠纷,匈奴人都希望通过最为纯粹的1v1真男人大战,通过最原始的方式决出胜负。

在部族内部的纠纷当中,双方通过摔跤来一决胜负时,当其中一人摔倒在地时,高傲的匈奴人,会主动后退,给对方重新站起的机会。

不是因为傻。

而是匈奴人坚信:真正的胜利,是不能通过阴谋诡计得来的。

用阴谋诡计、乘人之危得到的胜利,是无法得到他人尊重、敬畏的,甚至都不能算作是‘胜利’。

而在战场上,匈奴人也几乎不会采取迂回、包抄,亦或是暂避锋芒,以退为进之类的战术调动。

——就是一个打!

——就是一个冲!

匈奴人有信心,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悍不畏死的勇气,将每一个胆敢朝自己起冲锋的蠢货撕碎!

匈奴人,也确实在草原上做到了这一点。

直到那一站,与东胡人争夺草原霸主的决战,意识到自己仍旧不够强大、至少没有东胡人强大的匈奴人,终于见到了比自己还勇敢、还悍不畏死的另一群疯子。

折兰人。

于是,折兰部成了最受匈奴单于庭本部欢迎、亲近的部族。

也成为了三驾马车中,唯一一个不需要拥有牧场、畜牧群,便能直接得到单于庭供养的部族。

因为匈奴本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是草原上最懂折兰人的一群人。

匈奴本部清楚地知道:折兰人,天生就是为了战斗而生。

他们不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和牛羊作伴,和乳制品为伍的生活琐事当中。

他们应该战斗。

他们应该无休止的战斗,应该出生在战场上,并于战场上找到自己的归宿,结束自己灿烂辉煌的一生。

而眼下,高阙内,哪怕一个折兰人。

更没有匈奴本部,那些永远都有一个悍不畏死、勇往无前之心的‘真·匈奴人’。

呼延当屠、且当二人,也只是四大氏族之一:呼延氏的贵族。

而草原上,除了折兰疯子,和单于庭本部那些战争狂人,便再也找不到第三类人,是不具备游牧之民‘趋利避害’之本能的了。

趋利避害,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甚至打得过也不是不能跑,才是草原游牧之民的生存之道。

现在,双方的战场被局限于高阙内,这让天生习惯了‘大战场’,并习惯于先找好退路、准备好逃跑路线,而后再打仗的游牧之民无所适从。

再加上伤亡越来越大,战况越来越惨烈,匈奴守军一方的军心、士气,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极其微妙的变化。

草原上有一句俗语。

活着,便是一切。

只有活着,才是比撑犁天神还要大的事。

只要活着,就什么都能有、就什么都有机会。

生存,才是草原上的头等大事……

“汉人,已经占据高阙了……”

“继续打下去,也无法将汉人赶回河对岸吧……”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