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5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第2页)

“调转方位!”

不等田禄伯开口,问出‘齐地是否有变’的猜测,吴王刘濞便抢先开口道:“睢阳城内的梁中尉张羽,是一员宿将。”

――太恶心了!

总共就十万大军,却在战场侧翼百里的位置虎视眈眈,搞得将士们攻城,都不得不斜着一只眼睛防备昌邑方向――这种感觉太恶心了!

眼看睢阳久攻不下,大军士气低迷,继续按部就班的攻城,也很难取得什么成效;

若是能把昌邑的周亚夫引出来,再重创乃至歼灭,那无论是对吴楚大军的士气,还是对叛军的战略处境,都将会是极大的利好!

舆论方面,负责平叛的太尉周亚夫兵败,将会让吴楚叛军士气大振,睢阳守军刚提起来的精神头再度被压下!

现实角度而言,没了周亚夫在战场侧翼恶心人,吴楚联军得以全身心攻打睢阳,也比现在这一边往前打,一边防着侧翼――一心二用要好上不知多少。

“若不然,大将军看到的,就不会是‘影子’,而直接就是一眼便可辨之的关中兵马了。”

“此时的睢阳城内,未必就是张羽主兵。”

“第二批两万件,不日送达;第三批五万件,正在紧急赶制。”

“寡人的留侯,已经率军攻下了城阳国。”

哪怕是为了一解这两个月久攻不下的心头之恨,也必定会肆意三五日。

();()  “和楚王麾下的兵卒一样,也都是两边肩膀,扛着一颗脑袋。”

“不会。”

如何做到佯攻睢阳北墙,又让佯攻达到强攻的效果,不至于让周亚夫起疑心;

如何在引诱周亚夫出战的同时,不至于真被周亚夫捅了腰子;

但信念再怎么坚定,也终抵不过肉长的人心。

放在任何一场常规意义的战役当中,这样的战损比――无论是睢阳守军战损三分之一,还是吴楚叛军减员五分之二,都足以让任何一支意志坚定的军队,在这血淋淋的伤亡数字下土崩瓦解。

分明是一件喜事,吴王刘濞那莫名平淡――过分平淡的语调,却更惹得帐内众将摸不着头脑。

楚王刘戊面呈若水,似是悔不该当初;

而眼下,战争之所以还在继续,不过是双方都全然没了退路,只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罢了。

义愤填膺的质问,却只换来吴王刘濞阴恻恻一句:“过去两个月,我吴国的兵马,一直在东墙‘送死’。”

只是这良家子究竟‘良’不‘良’,曾跟着太祖高皇帝征战过的吴王刘濞,自是再清楚不过……

???

“刘将闾坚守齐都临淄,胶东、胶西、淄川、济南久攻临淄而不下……”

――可不就是刘濞从吴地、从广陵调的那三万件?!

首批尚且如此,第二批两万件,估计也是等着吴地那批赶制的冬衣;

第三批五万件,才是楚王刘戊拿出来的存货……

此言一出,不等帐内众将拱手应喏,楚王刘戊当即便是从座位上弹起身!

自顾自呢喃着,刘濞紧锁着的眉头下,一双鹰眸自堪舆上缓缓移动着。

听闻此言,负责大军后勤工作的楚王刘戊抬起头,面色阴晴不定道:“粮草每五日送达一批,暂无短缺。”

“我吴兵主力,自睢阳北攻城!”

如是想着,吴王刘濞面色当下一寒,阴恻恻看了身旁的楚王刘戊一眼,才神情阴冷的将目光收回。

“此刻,更自南向北攻打临淄,与西边的淄川、济南,东边的胶东、胶西,三面夹击齐王刘将闾。”

“彭城囤积的粮草,还够大军三月之用。”

对于睢阳守军而言,战败,意味着逃都无处可逃,只能引颈就戮不说,还得眼睁睁看着睢阳被屠城,亲人、家园皆不复存。

万一再败了,必定失去身家性命,乃至宗族不说,还必定会让祖宗蒙羞、后代被贴上‘叛贼之后’的标签,永无出头之日!

所以,吴楚叛军同样退无可退,必须豁出命去,也要将睢阳这块硬骨头啃下!

“彭城距离睢阳不过数百里,楚国的冬衣,却至今都没有送来哪怕一件……”

“寡人,不是在下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