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科学的起点(第2页)
他们化工厂早就施行了一套严密的制度。
“学问离不开社会,与社会息息相关,包括陶?的科学思路其实很好理解,传统农业时代,市场需求不高,小作坊就能满足。”
王玉功向上级汇报了一个新发现。
“包括无形的能和有形的质,就是物质和能量,它们同时都存在的。《易经》讲阴阳互变,阴极会成阳,阳极会成阴。阴代表什么?代表物质,阳代表能量。一个生一个死,一个静一个动,它都是相对的,相对待,这就是能量守恒。”
“不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时,本人认为陶?的四个步骤非常的行之有效,按照这个方法有条不紊地工作,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很快,其他的技术人员也重复了王玉功的实验,根据王玉功的文字记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说明并不是偶然和意外。
是的。
“春秋时期,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先贤们当时因为无法解释迷信,可迷信又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一种不盲从的思想,乃至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的名言诞生,就是要求我们对真理不要盲从。”
贺虎祝贺了王玉功的成就,同样夸赞了陶?的学说。
“宇宙万物,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从气化来的。”
“第一步不盲从。”
最初的迷信也是这么来的,果然是个循环。
“哗啦啦。”
“但是呢,我认为科学的道路上,同样要把过程记录下来。”
“但是,求证的过程却要非常小心,除了要有站得住脚的证据,求证过程中的任何一步推理,都必须遵循逻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玻璃多年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品质提升和各类的玻璃器具。
通过称重的方式,根据贺虎测量大气压的手段,人们很快还得出了空气里王气的大概比率。
“什么叫气化?物质变成能量的过程叫气化。如烧开水导致水的蒸发,诞生的能量,就是气化的过程;例如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的描述,不仅形象描绘了葵花的美丽,也隐含了自然界能量在朝露蒸发的过程中的转化。”
“如果燃烧是因为物质中的燃素造成的,那么燃烧之后,灰烬的质量应该减少,而事实上,燃烧的生成物质量是增加的,这说明一定有新的东西加入到了燃烧的产物中。”
不久后,陶?的演讲登上了技术报的新报刊,在陶?演讲的下面,技术报还请了几位有名的学者点评,好让人们有清楚的了解。
“前宋遗民科学家郭守敬在进行天文研究时,便时常通过“会圆术”
的方法解决研究问题。”
三十二岁的陶?还很年轻,可是近些年来,科学的道路上,能做出成就的往往是年轻人,新学的兴起,并不是统一的学派。
“天文方面,他改进浑仪,提高了观测效率和观测精度,前宋遗民郭守敬便是在浑仪的基础上制造出简仪。”
大明的非农人口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富裕,学校规模的壮大,导致了更多学者的诞生,而能在国子监演讲的学者,绝对不是滥竽充数可以得到这个机会的。
“宇宙万物气化包括什么?”
不久。
通过重量的测量,人们确认了在燃烧的过程中,的确有一种气体加入了进来,而不是所谓燃素分解掉了。于是他们把这种气体,按照王玉功的名字,定义为王气。
这样的现象,令朱高炽无语。
“第三类是己创造的观念。那么第二类观念的获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学习过程,而第三类认知就属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范畴。”
甚至可能就是意外而已。
学者的理念,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通俗易懂。
台下的听众们露出了认真的神情,每个人都在仔细的思考。
王玉功打了个哈欠。
贺虎的师傅发现了空气重量,贺虎反对了师傅的学说,重新定义了空气的重量,提出了压力的学说。
不然无法解释,先民们为什么老早就提出了这个学说,以他们时代的局限性,怎么可能有这么高深的见识,岂不是说他们学术界研究来研究去,竟然又回到了原点?
人才津贴从五毛提高到八毛,从八毛提高到一元。
随着渤尼都司的建立,根据气温的测量,学者们在渤尼都司发现了赤道的存在,奴儿干往北的探索,人们发现了极地,提出了采取极地到赤道的直线距离的千万分之一为一米,建立全新的度量单位。
“怀疑一切的观点,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只要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都可以怀疑。”
二十五岁的王玉功是天津本地人。
读完了府学后没有继续读书,而是被大明工局招募,最后报考到了大明在天津的第一化工厂,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化工厂的老工人。
“历经十二年完成了《天下州县图》,内容详实世所罕见,除此之外,沈括还在经济、军事、政治、水利、医药、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堪称中国科学时代的奠基人。”
“物理方面,沈括对指南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是世界上最早通过实验证明磁针能指南,但是时常偏东这一结论的学者。这一结论意味着地磁的南北极和地理学上的南北极并不是完全重合的,也就是说存在着磁偏角。”
“根据历史的研究,整理科学的发展脉络,在下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认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来就有的观念,比如小孩子生下来就知道吃奶。”
一路走来,许多人已经不在了,贺宽的模样,朱高炽早已想不起来,但是大明不就是应该这样么。
();() 茶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