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第6页)
澄心好奇问道。
她看得出来,公主对姚元崇有重用之心,但还想让他多看多做,所以在让姚元崇和那几个高丽少年人接触后,让他与对方的联系不断加深。
按说,若是想要让此地的高丽人更清楚地意识到学习大唐官话的好处,还能从姚元崇接触的那几人这边做出些示范。
但很显然,在李清月方才向卢照邻布置的任务中,并未将其考虑进去。
李清月一边顺着稻田边的小路缓步而行,打量着田中整齐的稻苗,一边答道:“我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他帮我主管。”
“算起来,也真是一点不给人以休整的时间,若要筹备的话,现在也差不多是时间了。”
澄心好奇:“那是什么事情?”
李清月叹了口气,“还不是那越冬御寒之事!”
别看李谨行那边答应了,若是能促成各方都督府合力开采煤矿之事,无论李清月这边的封地需要多少煤矿,他都可以做主将其赠予过来。
李清月很清楚,这个煤矿数额不可能让她狮子大开口。
否则,要么是长安那边要怀疑她在封地不干好事,要么,就是她以煤炭御寒的消息传出,让泊汋的人口以超过她计划的方式陡增,到负担不过来的地步。
这批煤矿只能用于泊汋城府衙、冶铁以及刘神威那头的科研所用。
可这些高丽的百姓要依靠什么方式来御寒呢?
据说这辽东越冬之时,冻死几个人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泊汋城和其周遭目前登记在册的户口就只有这么一千户,少了任何一个人,对她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对于有着后世经验的李清月来说,她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棉衣。
可想法很美好,事实很残酷。
不错,棉花已经在南亚能找得到,无论是王玄策这种出使印度的使者,还是玄奘法师这种前往印度取经的人,应当都在域外见到过,甚至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传入到了西域以及陇西之地,此物在中原却还暂时没有开辟种植市场的机会。
百姓的耕地上连种粮食都不够,又怎么会用来种棉花呢?
辽东这种无霜期短的地方,原本也不适合种这东西。
另一个反应大概就是火炕。但姑且不说此物的垒砌成本,就说其中的木柴、木炭、煤炭消耗,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也过于奢侈。
李清月有心将此事丢给姚元崇来负责。
当然,在此之前,她得先想办法考虑个大致的方向。
“总不能给每户发点毛皮吧……”
李清月沉思。
这也太为难她了!
真要达成这样的目的,恐怕得往北边草原上去找个不听话的部落打一顿,劫掠一批牛羊回来。
“公主,您是不是忘了个东西?”
澄心指了指面前的这片稻田,说道:“稻草本身,就是御寒之物啊!”
李清月目光一顿。
是了,她怎么忘记了这一点!
在没有鸭绒、棉花填塞衣物被褥的时候,在无法如同达官贵人一般身着裘袄大氅的情况下,寻常百姓最为廉价也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用稻草、茅草来铺床,塞进衣物之中,堵塞窗户屋顶的漏风之处。
那么这一片会在十月里收获的水稻,就能尝试着晒干,分入此地的各家之中。
但光是如此,可能还有些不够。
她迟疑着问道:“在本地,有更好的草吗?”
当澄心说出稻草二字的时候,李清月的思路顿时被打开了不少。她有理由相信,这些本地人应该也会考虑到用动植物来御寒遮风。
或许就能从中得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被姚元崇找来的少年阿左听到李清月的再度发问后,笃定地答道:“有,但是需要公主给我一点时间,我回家去将其取来。”
等他再度来到府衙的时候,手中已多出了一双皮靴。
李清月伸手接了过来,就见这皮靴的内部,有一层植物捶打而成的草垫子。
“我阿娘往北走去打猎的时候见到的这种草,”
阿左解释道,“我们给它起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叫做红根子草。这种草不容易折断,很是坚韧,虽然叶片细长,但是捶打柔软后编织在一处,便能御风防寒了。”
“可惜……我们这一片的野草大多不长成这个样子。”
李清月追问道:“那它长在北边的什么地方?”
阿左指了指李清月面前的地图,答道:“在白山靺鞨居住的山上,或者……再往北去的黑水平原。”
它们长在……那更为遥远的草甸之上。
第153章
“公主的意思是,要趁着我方秋收之前的空档,再次出兵靺鞨部?”
黑齿常之看向了李清月面前的行军地图,出声问道。
被阿左称为“红根子草”
的防寒草,明显是长在白山靺鞨以及黑水靺鞨的地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