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1页)
主将陷入险境,救还是不救?怎么救?
丢下一城百姓不管吗?
城门下邱项还在与守卫僵持。守卫说他们得到的命令是,靖王出去后任何人不得打开城门,直至他本人出现。
邱项急得险些要砍守卫脑袋。
下一刻,从靖王消失的雪林方向传来连环巨响,像是地震,又像是山体坍塌。在众人的视线里,近两万蛮族战士忽然人仰马翻割麦子似的齐齐倒下去,消失在地面。
那里不知何时出现个十几丈宽的巨坑,两万人马陷落的动静太大,雪地塌陷山包崩毁,把几乎所有人都埋了进去。
“王爷!”
楚九郎大喊一声。温以良心脏狂跳。
身边有喊狂喊,有人震惊,原守在城墙下的蛮子转身打马奔去,想营救陷在坑内的同族——然而这样的举动却起了反作用。
地坑塌陷前面的人掉了下去,紧跟在后面的想停下,却被更后面不知情的大军裹挟不断往前冲。随着赶去的人越来越多,雪坑边上最后一块雪原也没撑住,连锁反应一样塌了下去,瞬间把后面的一万人也埋了。
就在这时,城外战声鼓响起,西面和南面又冒出来两方人马,乌泱泱喊杀冲向残余的蛮子,看军服是郾城那边的守军。
这是一支不知何时埋伏在附近的援军。
这个时候再看不出这一切是靖王的诱敌之计那就太傻了。
楚九郎也是这么想的,直愣愣看着前方。
城门口表现得比他还惊讶的邱项马上反应过来,大喊一声“随我冲!”
,就率领剩下的守军冲了出去配合援军包围。这次守卫没有再拦。
半个时辰之后,战场上又出现熟悉的身影,那支利箭似的小队身后“靖”
字大旗迎风招展。
靖王还活着!
后来温以良再想到这场珉朝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案例时还是忍不住内心激荡。
当时身在局中看不分明,后来复盘才明白了靖王所有布局。
先是万目睽睽之下一箭射死敌军主将,激起蛮族愤怒,围城不去;后以一己之力拉动仇恨,将计就计把所有蛮军引诱到早已布置好的陷阱上,再回身联合伏兵关门打狗,一举剿灭了蛮族几乎所有有生力量。
步步惊心,胆大至极,心思缜密,运筹帷幄。
他怎的那般大胆?就不怕有个什么闪失陷入包围圈再也回不来了吗?拿自己拉仇恨,够狂傲也够自信。楚九郎想。
这一战,靖王彻底消灭了北方最大的威胁,立下不世之功。落雁城所有百姓得知胜利后无不欢呼雀跃,有人大笑又大哭。
几百年了,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
蛮族余部向北仓皇逃去,靖王没有亲自去追,把这项任务交给了麾下姜原、邱项二人,第二天就下令结束封城。
三天后,战场打扫完毕,统计出来的结果让人振奋。
此战共俘虏蛮人一万七千余,亡一万一千余,还有伤重不治的一万余。剩余的八千多人逃向更冷、更北的雪山。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胜利。
仗打完了,覆盖大地一个冬天的冰层也在慢慢消融,温以良还在墙角发现了一棵早早冒出绿芽的小草。
靖王派人八百里加急将捷报上奏朝廷,同时安排人收尾,打扫战场,恢复破损的城墙,商讨俘虏的安排。温以良求见的时候正赶上众将议事,靖王也没避开他,让人把他带了进来。
关于俘虏去向,有人说都全杀了;有人说杀了可惜,不如打发去挖矿服劳役;有的说打散并入各军营,前朝还有俘虏变降将的呢。
北地目前虽说隐患已除,但珉朝幅员辽阔,并不是只有蛮族一个恶邻。西边的西域小国各个都是墙头草,中原强盛时就乖乖装孙子,一旦略有势弱就想伺机咬一口;南边倭寇海盗虽不成气候但长期放任下去也不是办法;东边也临海,虽暂时没什么外敌,但那处本就蛮荒,民不开智,匪盗猖狂。
处处都需要军队镇压平乱。
温以良本是来请辞的,眼看众人说和说着不知怎的话题就转到了军医营这边来。
对于这批军医大伙很是佩服,就没有不夸赞的。关键时刻能顶得住,手稳医术高,不怯场,就是各个脾气都不大好。毫不夸张地说,此战若不是这群大夫们,伤亡绝不可能只有这些。
以往打仗都是边打边征兵,新补充来的兵丁往往还没有适应战场的残酷就白白丢了性命;老兵战力不错太珍贵,亡一个就少一个,因此没有那位将军打起仗来不为兵源头疼的。
军医营的大夫在人才节流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靖王子在战报中详细说明了情况,为每个付出了努力的士兵都请了功,有杀敌的按人头,没有的按所作贡献,既无瞒报也无偏颇,实事求是,很是公正。
这一点也是他备受将士信赖的原因之一。
“对于俘虏一事。温大人可有看法?”
忽然靖王开口问道。
温以良方才在出神没听清楚,不过联系前后也能猜出来具体说的是什么,忙站起来道:“回王爷,下官的确有一点不同的想法。”
他想起自己熟悉的酒楼小二,铺子见到过的混血杂役,周围人习以为常的态度,整理了下思绪道:“下官认为,此次所俘虏的人数众多,并非各个都是穷凶极恶之徒。至少前几日姜校尉带回来的那批老弱妇孺就不是。”
“去掉首恶之后,剩下的若是都杀了,未免有伤天和,且亦会招致残部拼死反扑,长此以往,世世代代仇恨永不消解。若要永久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