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女主当爹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7章(第1页)

狱卒将人带到后,匆匆行礼便退走了。

姜静行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不错,很符合她对天牢的想象。

墙上挂满刑具,上面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刑架上还挂着一个不知是死是活的犯人,那人身上到处都是鞭伤烫伤,鲜血从他嘴角低落在地,已经在脚下汇成一小摊。

“靖国公在看什么?”

半死不活的犯人对面放着两把华丽的梨木禅椅,陆执徐端坐在上面,笑意盈盈地看着姜静行,修长的手指还攥着一块锦帕。

墙上昏暗的烛光打在陆执徐如玉的脸庞上,头上乌发只被一根玉簪挽着,整齐披散在白皙的脖颈后,此时他身上的气质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却又意外的和谐,整个人宛若鬼魅。

姜静行没有回答,她径直走到陆执徐身边空着的另一把禅椅上坐下,然后侧首看着身边的人问道:“殿下看起来心情不错,可是已经问出幕后凶手的身份了?”

说句直白点儿的话,她也算是看着陆执徐长大的,不说能摸清他的心思,但也能猜个大差不差。小皇子是一个很少笑的人,即便是微笑,也会给人一种冷淡的感觉,很少笑的这么喜悦。

姜静行能看得出来,此时的陆执徐是真的心情不错。

“尚未。”

陆执徐叹口气,脸上却没有多少失望,他低头拿着锦帕一根一根地擦拭着自己修长的手指,“虽然没有问出幕后真凶来,却知道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说着,他扔掉锦帕,伸手拿起桌案上的口供递给姜静行,嘴角含笑道:“不如国公先看看这份口供。”

姜静行没有迟疑地伸手接过,可她却也没有看,而是挑眉盯着陆执徐问道:“这是何人的口供?”

听到这个问题后,陆执徐微微歪头看了一眼刑架上挂着的人。

然后似是叹息般轻声说道:“这是涵翠宫掌事太监刘公公的口供,宫宴上酒水出了问题,自然是要好好查一查的。”

姜静行也顺着他的视线看向明显已经用完刑的人,这人她没见过,但气息已然很微弱了,换句话说,快死了。

看着看着,姜静行思路就不慎跑偏了一下。

说起来,刚才她进来可没有看到旁人,所以,这人不会是小皇子亲自上手动的刑吧。

嘶~

小皇子这爱好挺特别!

“国公认识此人吗?”

姜静行收回看向刑架的视线,实话实说道:“不认识。”

陆执徐幽幽说道:“涵翠宫是韩妃娘娘所居宫室。”

姜静行:我惊呆了!

听完这句话后,姜静行不禁眉心微蹙。

倒不是她心慈手软,觉得对犯人用刑就是错的,只是她不明白,酒水出了问题和这位刘公公有什么关系,若是问责,也应该是问责负责宴饮酒席的尚膳监。

而且,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这位韩妃娘娘便是当年借腹中死胎陷害章皇后的韩贵人,也就是如今安王的生母。

当年章皇后案疑点众多,以至草草收场,事后武德帝下旨进韩贵人为韩妃,以宽慰她丧子之痛。

这位娘娘虽不是害死章皇后的主犯,但是从犯无疑。

换句话说,小皇子和这位韩妃娘娘之间可是有杀母之仇存在的,这很难不让她怀疑,眼下小皇子是想借手中权利除掉昔日的仇人和安王这位竞争对手。

似是看出了她的不满,陆执徐淡淡说道:“今日小王请国公过来的缘由,想来肃立已经和国公解释清楚了。”

嗯?肃立是谁?

年鸣英上前一步道:“下官已如实告知靖国公。”

哦,原来“肃立”

是刑部左侍郎的字。

听到陆执徐直接称呼刑部侍郎的字,姜静行有些惊讶,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小皇子之前可是从来没和刑部的人打过交道,这是不装了,直接告诉她年鸣英是辰王府的人?

对于陆执徐如此亲热的称呼自己,年鸣英也是眉头微皱,面上露出一些不赞同来。

他倒不认为是陆执徐说话不注意,他很清楚陆执徐是个多谨慎的人,只是觉得陆执徐太过冒险了。

虽说能得到这统领三司的权利,大半功劳要归功于姜静行这位皇帝心腹,但也不代表就能因此认定姜静行是看好辰王,说不定那日推荐辰王,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但说都说了,年鸣英此时也只能保持沉默站在一旁。

对于陆执徐话中的深意,姜静行表现的很平静。她早就知道年鸣英是陆执徐的人,自然没有多惊讶,也懒得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给人看。

她拿起口供浏览起来,上面写的很清楚,右下角还有用这位刘公公鲜血画的押。

陆执徐解释了一遍上面的内容。

“宫宴来的匆忙,昭阳长公主要监督赏花宴,难免力有不逮,所以便叫来了各宫的主事太监。这位张公公是韩妃宫中的不假,却是被姑姑派去了负责前殿的酒水,谁知此人竟然调换酒水,将其换成了易醉的烈酒。”

闻言,姜静行放下手中口供,心中对陆执徐的不满越发壮大,这一系列的事情太巧了,很难不让她怀疑是陆执徐公报私仇。

她的确把“统领三司”

这张大饼递给陆执徐不假,但那是希望他能够走到人前来,给他一次展示能力和才华的机会。

朝中蝇营狗苟的人是不少,但也有不少忠臣良将在,这些人选择储君,可不是看自己和谁亲近。

就算没有达到她预期的效果,她也都不想陆执徐借机大肆排除异己,被仇恨蒙蔽双眼,滥造杀孽!

“殿下何以断定就是此人调换酒水,又是如何抓住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