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3页(第3页)
丁海杏看着他笑着说道。
丁爸闻言一愣,随即笑道,“看他们考的好,都让我认为考大学如砍瓜切菜般容易。都忘了,这第一次考试原因特殊,不能以它为基准的。以后只会越来越难。”
摆摆手道,“算了,不想这个了,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只希望政策越来越宽松,孩子们越来越好。”
通知书
丁海杏他们接下来又天南海北的闲聊,直到小九儿、启航、国瑛他们三人困的直点头,丁海杏他们才上炕睡觉。
吃了破五的饺子,丁海杏就带着孩子们回了家。
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成绩并不向后世一样直接公布,只是在78年这年春天为考上的考生发录取书。这年的大学春季三月下旬开学。
可是早在去年12月底考完,就有人急不可耐的到处打听录取消息。
沧溟一点儿都不着急,并没有打听高考成绩,在家里如以前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噼里啪啦……”
窗外响起爆竹声。
“这又是谁家的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了。”
丁海杏听着鞭炮声笑道。
这些日子时不时的就能听到一回。
“年不是过完了吗?怎么还放鞭炮。”
战常胜从书房走出来问道。
“从鞭炮升起的烟雾来看,是二号家的在北大荒修地球的孩子考上大学,庆祝呢!”
丁海杏抬眼看着窗外,又看着他说道。
今儿星期天,难得战常胜在家。
“能通过考上大学回城,这当爸妈的都高兴坏了吧!”
战常胜笑了笑坐在她身边道。
“没有靠父母走后门,这腰杆子直直的。”
丁海杏点点头道,紧接着说道,“对知青来说,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无疑是最好的一种返城方式,经过十年,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现象,考上了大学,无疑前途无量。”
“但是更多的是考不上的。”
战常胜感慨唏嘘道。
“所以返城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丁海杏感慨唏嘘道。
“上山下乡”
在1978年这一年已经走到了尽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公开批评,一些知青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得到披露。有人说,我们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有的人开始采取各种方法离开边疆,有的吞食金属,冒充患了癌症,办了“病退”
;有的转插农村,搞“曲线返城”
;有的以死相胁,搞“核讹诈”
。在这一年的年底,从滇南开始,发生了知青大返城的浪潮。
“哎,咱家沧溟的通知书没来吗?”
战常胜抬眼看了看二楼道,“那小子倒是沉得住气,一点儿都不着急。”